市场博弈力度与体量日趋减弱


  研究今年A股品种表现来看,在转融券推出后,多空风格有所转变。既有权重股对冲股指的表现,也有小盘题材类个股的博弈出彩,但从历史对比角度来看,由于风险意识及对冲机制的应用,市场两类股票博弈的面与体量明显减少。即权重股集中在银行、证券等品种上,小盘股则集中在题材与高送转类品种上。从市场展望来看,尽管可能出现的交易量有限的现实,但年报期间这种博弈风格仍将维持继续。

  在今年初市场主力关注的权重股来看,主要集中在银行与证券板块,比如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中信证券、方正证券等不时的出现波动性表现,使得股指上下起伏,实际这与股市交易体制出现变化密切相关。集中优势资金对某一影响面较大的板块,实现品种期指的现货与期货对冲交易,是在市场总体配合有限及其它板块响应者稀的一种博弈。在市场推升权重银行股的同时,我们看到市场其它如黄金、白酒、有色等板块品种基本没有响应,这表明市场的上涨更多是一种对交易制度博弈的对冲交易。从世界主要资本市场来看,利用权重期指波动进行对冲交易,虽然能使得指数出现波动,但如果基本面不确定性或其它权重配合有限的话,就表明市场存在另类风险累积,对冲交易者也可能面临操作失误带来的巨大亏损,因为市场资金采取集中一点的策略,往往具有博弈的性质,而从对冲博弈结果来看,一般而言,是败多胜少。

  历史上,市场中与权重股博弈的部分小盘股,今年以来是在权重股回落过程中,表现而上的,后来由于市场总体量能不佳,也出现了回落,但回落的幅度明显低于权重股指数品种。从市场变化来看,小盘股表现的面与持续性与往期明显减弱,能够连续上涨的股票较为稀少,而表现的品种主要集中在题材刺激与高送转上,比如页岩气概念的富瑞特装、杰瑞股份等,其博弈的上涨力度较为明显;同时题材刺激的北纬通信、歌尔声学、昆百大A等也有突出表现。研究认为,由于年报集中公布期的时间周期,一些高送转且业绩优良,并符合产业前景的股票或仍有可能形成表现,其博弈权重股的风格对决仍将继续,但从变化及市场总体量能、风格机制等因素考虑,这种博弈的力度会较之历史明显减弱。

  小盘股的表现力度与体量呈现弱化的趋势,而权重股博弈市场的表现也同样明显呈现板块体减少的特征。造成这种交易博弈的情况或与交易机制、市场量能与基本面变化密切相关。从交易机制来看,由于机构资金可以利用期指对冲现货与期货合约品种,其关注度自然以权重股为主,但由于市场总体量能有限,其集中银行与券商股并没有其它机构品种的积极响应,显示此类对冲交易最终会曲终人散,风险加剧;从市场量能来看,今年以来,深沪交易单日总金额明显配合有限,市场另类机构自然以挖掘小盘题材股为主,根本不为权重股波动所动,但由于体制交易风格转换的市场性影响,其博弈力度与响应度也非往日可比,且量能越来越弱的拉高,其进易难出的炒作从面上也有所收敛;从基本面因素来看,两类品种博弈力度减弱与基本面不确定性因素密切相关。目前A股基本面明显体现出诸多不确定性风险演变,从M2火箭式的推升,到债务规模突增、养老金缺口之争、上市企业债务违约破产、企业结构发展失衡、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吉尼系数显示的贫富分化等均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不确定性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从国际社会横向层面来看,在国际社会上,我国在全球清廉指数、国民富裕指数等排名均非常落后,显示经济领域中的腐败与两极分化问题异常严峻,这些都构成了演变为风险因素的累积点,对经济增长构成较大的风险源。

  从技术层面研究发现,A股市场总体量能乏力的迹象非常明显,且分化严重,显示维持指数的轨迹明显。沪指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均在700-1100亿的单日量能,而品种分布方面主要集中在权重股上,大多数股票的量能难以理想且有趋淡长期的轨迹。长期趋势指标中的年度MACD今年初向下高位死叉后,其目前仍处于高位死叉阶段,尽管有快速指标如KDJ、WR%等日线超跌引发反弹,但趋势指标显示市场风险较大,且调整时间较长,如果基本面某个信用、债务危机、房增产市场泡沫破裂等出现,则可能出现品种的大幅度股价重挫。若市场化真正推进,不少个股或跌至仙股甚至长期下跌。

  总体而言,权重股与小盘股的博弈在阶段内仍将继续,下周A股市场将有8家银行股集中公布年报,投资者需要关注市场量能与对冲交易的风险;从市场量能有限且年报期研究来看,部分产业前景较好且业绩分红预期较高的小盘股,仍将形成与权重股表现的博弈对决,但市场量能与交易机制风格变化,将制约市场两类品种表现的面与体量。作为投资者,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基本面特别是债务与金融领域、IPO市场变化\房地产市场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演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