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百姓也要关心政治,这是自小就培养的习惯了。国人对政治的兴趣从绝对的一边倒,进化到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应该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最大变化之一了。记得在那开始懂事的年代,我们就被教育成不会用自己眼睛看社会,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的新一代接班人了。那时的教育是纯粹的革命教育,思维方式是阶级斗争式的,中国是好人,还有朝鲜、越南、古巴、阿尔巴尼亚等同志加兄弟也是好人,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坏人;穷人是好人,富人是坏人,具体划分为地富反坏右黑五类都是坏人。随着文化大革命等乌托邦的幻灭,那样绝对的观念被比较理性客观的观念所取代了。最值得纪念的是1978年进行的那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那场大讨论的理论色彩很浓,也许其中也有些比较功利的色彩。因为邓大人要出来工作,但他是被毛泽东两次打倒的人,如果不能否定毛的一些东西,改革开放就根本无从谈起了。
在那个历史阶段,还不能直接说毛有错误,只能含蓄地暗示国人,毛的话也并非都是真理,同样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之所以说当年的讨论有些功利色彩,是因为讨论得出的结论在后来的多数时间里并没有得到坚持。这应该构成了前两年在重庆发生的唱红打黑事件的政治背景。那个曾经红极一时的薄某人,就是因为钻了一些概念模糊的空子,以一种极端的政治狂热方式,来为自己实现个人的政治野心造势,捞取政治资本。这样的问题性质,很多人都很清楚,但却不好公开说,官方尤其比较忌讳。不知以后的审判会如何进行,大概还是要尽量回避本质的政治方面,而将案件归入高官惯有的贪腐一类了事吧。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百姓的眼界不比从前了,开放、现代、时尚、尖锐,外加有些叛逆,尽管领导们很累地带着面具,说着规范的套话,但那也仅限于在官场上,平日里大家还是说着实事求是的“人话”的。我不由得又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那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如果能持续进行这样的讨论,我们的社会就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的。近日里国内的大事不少,总是生出许多的感慨。一年一度的两会随着国家领导人的例行换班完成即将结束了。在我们这个越来越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反应时代特征的东西在我们这里一个也不少,比如西方总说我们国家没有民主,这完全不是事实啊。我们怎么不民主了?哪一级干部不是民主选举的呢?大到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国务院总理,小到县长、乡长、村长,都是要经过大家投票才能产生的呀。形式上我们啥也不差,至于实质上的问题,我们自有一套振振有词、貌似冠冕堂皇的理论来说明了。
和我们的过去相比,如今的两会还是可以体现出许多的进步的。比如以往的国家领导是没有年龄和任期限制的,生命不息,任期不止,第一代的领导都是在任上鞠躬尽瘁的。而现在的领导不管你的身体多好,精力多充沛,最多十年必须下台交班。尽管这样的规定似乎也有弊端,但毕竟是终止了终身制,总比那个相邻的金家王朝要与时俱进了呀。还有,领导尽管都是高票当选,但也并非全是赞成,多大的领导也有反对票。不管这个反对票是谁投的,毕竟是民主的彰显嘛。至于每位领导讲话后,恭敬地向台下鞠躬的举动,赢得掌声更是应该的,这或许可理解成在现实生活中为数有限、日月可鉴的公仆行为吧。
还是那句话,作为共和国的普通百姓,要让自己活的快乐,就别总是故意给自己添堵。中国这么大,改变总要有个过程,还是多看看我们身边的正能量吧,领导人的年龄一代比一代年轻了吧,学历也是一代比一代提高了吧,亲民的意识同样是一代比一代增强了吧。我们的国家这些年的确还有很多的不如意,改革的步伐不够快,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的确很严重,经济和环境的矛盾也的确很突出。在正视这些问题的同时,还是要给自己一点信心:会好的,尽管时间有些慢,但进步是大趋势,谁也不可能逆转。我们50后或许看不到了,80后、90后能赶上心情更加舒畅的年代也好嘛。坚信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更多地发现生活中的那些美好,这也许是值得更多的寻常百姓参考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