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跑步入市不要偏离跑道


  伴随沪深股市今年1月份的持续反弹,社保基金时隔7个月后再次开户“入市”。 根据中登公司的数据统计,2013年1月,社保基金新年首月新开30个账户,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单月新高。很显然,与QFII相比,社保基金总是慢了半拍,股市跌破2000点时,社保基金没有感觉,股市反弹了近500点社保基金却跑步入场,且一入场便遇股市大调整,则有给QFII抬轿之嫌。

  社保基金一贯以安全为上,是对风险厌恶度极高、追求绝对收益的机构,社保基金每一次的进场离场对市场都有指标性的意义。选择当前时点入场,表明社保基金认可当前股市的投资价值。而事实上,社保基金每次都没买在低位卖在高位,往往是相反。

  社保基金该不该入股市?一直就有争议,有学者专家认为社保基金作为老百姓养命钱,进入股市风险太大;也有学者专家认为社保基金缺口太大进入股市能够増值保值。谁对谁错呢?目前,全国社会保险基金资产总额已超2.4万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险累计结余2012年就已超过1.5万亿元。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透露,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约为1.3万亿元。巨大的空账需要填补,尽管对社保基金投资风险尚存许多担忧,但考虑到目前的福利亏损,社保基金入市或许是迫不得已的被动举措。当然,社保基金入市可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可增加买方力量,将有效改变买卖双方的不平衡地位,有利于提高投资人回报、完善公司治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理性投资文化的建立以及价值投资理念的推广,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日前披露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本质上属于财政收支或官资范畴,实际上,即使不考虑资金的具体来源,社保基金入市也是很值得商榷的。不论资金是来自于社保对象,还是来自国有股划拨,一旦入市,它就置身于风险与收益的双重境地中。从根本上讲,财政资金不是股市正常的资金供给来源,当然也不构成股市的有效需求。允许社保基金入市,本质上有可能加大了股市的泡沫化程度。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多多,重融资轻回报,扩容至上,包装上市,内幕交易、大小非无节制减持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将赚得起赔不起的社保基金送进股市,会不会“泥牛入海”,被卷进巨大的圈钱漩涡?

  即使在证券市场高度繁荣的美国,社保基金70多年来也从未被允许入市,这与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社会保障法案》规定联邦社保基金投资只能投资于美国政府对其本息均予以担保的有价证券。联邦社保基金不仅要依法由联邦政府统一集中管理,且收支节余必须投资于联邦政府连本带利“担保”的证券,利息也应存入信托基金。可以说美国政府从法律上杜绝了联邦社保基金被用于购买股票或进行委托投资等方面投资的任何可能。为何美国社保基金70年不入市?首先是美国政府认为社保基金安全性很重要,入市风险太大,规定社保基金只能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其次是美国民众认为社保基金入市不利于市场的自由公平竞争。美国在社保基金方面的慎重投资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我国股市还很不稳定,由于长期熊市,2012年社保基金在股市的收益是负数,社保基金事关社会稳定、群众老有所养的重大民生问题,入市风险很大。因此,笔者以为应该把社保基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谨慎入市为好,入市后也要适度,分散投资,更不要搞什么偏离跑道的跑步扎堆入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