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标准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概念。公开标准就是公开发布模块之间的接口,使得所有的生产商可以根据接口规范生产出合格且通用的模块。有人问为什么一个初中生就能攒出一台计算机?为什么在街上随便买的光盘立马就能使用?就是因为计算机及其外设都遵循同样的公开的标准。
1964年,IBM公开了其s\360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标准,使得计算机、外围设备和软件技术迅速标准化。大量计算机厂商开始生产IBM兼容机以相互竞争,一个庞大的计算机产业得以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形成。IBM通过公开标准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新产业,奠定了IBM在计算机行业40年的龙头地位。2004年,IBM出售了其个人电脑业务,从个人电脑市场退出,意味着个人电脑的公开标准失去维护。而新的进入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新的进入者欢呼自己成为新的市场霸主的时候,个人计算机市场已经衰落了。计算机产业化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激烈竞争的表象背后,存在着良好的市场组织。有一个市场的领航者通过公开标准进行产业化安排,通过公开标准的升级和维护引导市场的提升。当公开标准失去维护时,这个产业就走向了尽头。
能否建立创新成果的公开标准,能否成为公开标准的领航者,是创新成果能否产业化的关键。在这个意义上,公开标准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制高点。国际上各种标准化组织和跨过公司发布的大量公开标准,不仅包含这大量的技术信息,而且包含着丰富的产业化组织和产业结构安排信息,而后者更为重要。近年来,国家科技部门已经注意到技术标准对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性,但对公开标准的产业化机理并没有深刻认识,研究也不深入。所有这些,意味着我国的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