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君:“专业人士”需规避的创业风险——体悟德鲁克之五十八


   作者:杨柳君

   也许是为了所谓的自由,也许是为了想要实现理想,不少人心中都曾怀有“创业”梦。

  不同的只是,不论成功与否有人去实践了;更多的人迫于现实各种各样的压力,只能将创业梦深深的埋在心底。

  

  我是一个有多年创业经历的人,而且创业的历程中还跨过行业。

  当年走上创业这条路完全非我本意,纯粹是无心插柳。

  依我的个性,我不是一个很喜欢冒风险的人,但命运就是这么奇妙,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机缘,不知不觉中我也成了创业队伍中的一员。

  
  有过创业经历的人知道,不论你一开始是否真有心去创业,还是像我这样歪打正着,不过一旦走上了创业这条路,多半是回不了头的,直到摔的头破血流。

  没创过业的人看到的都是创业的好,只有创过业的人看到那些已取得或大或小成就的创业者,才能想像得出他们背后的辛酸与超越常人的付出。

  

  在中国,创业其实是一个很艰辛的活,身体累,心也累,绝没有旁人看起来的那么光鲜。

  难以预料的经营风险,不可控的政策,带团队的不易,现金流随时面临枯竭等等,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把还在蹒跚学步的幼小企业压垮。

  这么多年里,我曾多次想过要放弃,幸好有家人与朋友的鼓励与支持,才幸运的坚持到了今天。


  倘若有哪位已取得不错成绩的创业者告诉我们,他的创业过程一帆风顺,我会难以置信。

  要么他真的是幸运至极;要么在创业初始,他便具备极其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是某个领域国际顶尖专家。否则他说出那样云淡风轻的话,很有可能只不过是不愿在人前袒露自己的心声而已。


  我个人认为,创业是个只适合小众的活。对于更多的年轻人、职场人来说,创业的风险是相当大的。

  不是说你不可以尝试,而是不可以盲目尝试,过度乐观。不论你多么豪情万丈,你一定要充分做好失败的准备。

  见过不少“专业人士”创业失败的例子,我身边便有熟识的朋友有如此经历,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失败的极其不甘心。


  为什么这些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士,创业反而会频频失败呢?

  套用一句俗语,“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创业既然失败了,原因当然不只一个。但我发现有一个原因很突出,那就是专业人士常常忽视了企业眼前的需求,无视企业短期利益。

  他们追求完美,心中只想着企业2年,甚至3年后的前景。

  或闭而不见,或存侥幸心理,对眼前的困难熟视无睹,使本来一个相当有前途的初创企业,活不过见到明天的太阳。

  

  听听德鲁克是怎么说的吧:

  “管理者有两项特殊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创造出大于各部分总和的真正整体,创造出有生产力的实体,而且其产出将大于所有投入资源的总和。”

  “管理者的第二项任务是协调每个决策和行动的长远的需求和眼前的需求。无论牺牲长期或短期利益,都会危及整个企业。换句话说,管理者既不能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也不能说:‘真正重要的是百年大计。’如果管理者不能处理好未来100天可能遭遇的问题,公司或许根本看不到百年后的未来,说不定5年后公司已经不在了。”

  专业人士创业,出于他的个人偏好,和他对专业技能的痴迷,本能的会更关注企业的专业水平,他们心中想着的是怎么使企业的专业水平更加炉火纯青。

  他们沉浸在不断提升的专业水平里,在其中找寻着成就感与满足感。


  但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而顾客要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很可能与专业人士心中设想的完全不一样。而每每面临这样的境况,专业人士内心很难不抱怨客户“不专业”,客户“不识货”,专业人士宁愿坚守自己的信念,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改变。

  他们不屑花时间与精力去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他们不愿意妥协,他们视短期利益为粪土。

  


  执拗的结果常常就是以失败告终。

  当然,美国的苹果公司是个特例,你可以说据称苹果公司几乎不做客户需求调查,不一样做的那么“牛”?

  但全世界只有一个乔布斯,只有一个苹果,苹果公司的成功有诸多方面的因素,显然不可能成为我们普通创业企业的标杆,更何况我们是在中国,创业的大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做一名专业人士,一位专家,与创业做管理者,是截然不同的职业定位。

  专业人士创业,倘若不能迅速的调适自己,平衡企业的长短期利益,时刻关注企业的绩效,恐怕创业的路途上凶多吉少。

  “管理者必须随时思考两个问题:企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绩效,并因此需要什么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如何改善绩效和成果?”这是来自德鲁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