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权遭遇隐私权......(2月1日)


 

官员的财产公开终于被提到日程上来了。

18大之后,七个常委财产公开做出了表率之后,中纪委的会议上,更是将官员财产定期上报作为阶段性的常规考核内容,甚至跟自己的官位乌纱挂钩。

虽然中国的最高层领导已经做出了表率,但依然有些官员公然表示对于公开自己的财产的保持拒绝的态度,有人认为“官员不是百姓的奴隶,没有必要公开”;有人认为“官员的财产属于隐私,需要得到法律保护”;也有人认为“由于社会贫富差距很大,所以公开官员的财产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

专业公司通过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是有93%的民众赞成官员财产公开,而且仅仅有13%的人认为官员财产公开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数字显示的民意表明,官员公开财产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且本届政府势必要通过整顿吏治来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把由于贪污腐败所聚敛到官员个人与家庭名下的资产进行合法收缴。

 

官员的财产算不算隐私?确切地说,官员凭劳动所得,合法的工资收入以及维持正常家庭生活的那部分,确实算隐私,但由权利所带来的金钱与财产收益就不应该算是隐私了。当所拥有的财产是来自在公权的不当使用基础之上,则更多的是一种违背基本逻辑的行为。那样的财产与隐私权是不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的。

如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政府与公众之间,是委托与代为管理的关系;是主人与仆人,是东家和管家之间的关系,基于这种基本关系,在任何一个现代政体的国家,政府需要看民众的脸色行事,需要讨好巴结民众的。

官员需要有相应的职业道德,才会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得起法律所赋予自己的权利,这才算是符合基本逻辑的。

 

官员是受聘于政府的,是政府的雇员,利用政府所提供的平台与机会中饱私囊、毁坏政府的声誉,这无疑是政府之中的害群之马,虽然符合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却不符合基本的职业道德。也必将会遭遇社会良知的唾弃。

即使官员的财产不对公众公开,也会向资本市场公开,甚至被转移到海外,假如那些灰色收入甚至非法收入是以出卖主权与国民利益为代价的,也会遭到后世子孙的唾弃,从平和而理性的角度看,这不仅代价高昂,而且是颇为难以平衡的。

任何权利都需要有范围,任何权利都应该有相应的制衡。任何失去监督的权利都必然会导致腐败。如果官民之间的关系本末倒置,任由腐败的蔓延,那么只能说宪法与通行的语言和文字都是伪善的谎言。政府所形成的公信力自然受到质疑。

一旦政府公信力表现出蔓延的趋势,就会失控并直接导致政权的不稳甚至政权更迭。

 

贾春宝

201321星期五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