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大海底隧道,还是不建为好


       烟台大连海底隧道修建方案,近日在各大媒体广泛报道,抢足了读者眼球。可是,这不是一条一般技术水平上的隧道,因为仅在海底部分就有上百公里(全长123公里),是54公里长的连接英国和法国的英吉利海峡隧道的一倍多,预算资金按当前市场价格约2600亿元人民币,工程建设时间约10年,而且还不排除建设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构造新难题与新风险。对此,笔者认为,最好不建的理由主要有六:
 
  第一,连接烟台大连的交通方式已经有四:一有陆地上的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尽管一定绕行),二有陆地上的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尽管一定绕行),三有轮船海运和铁路过海轮渡(直线),四有飞机空中运输直线快速。因此,系统性对比分析,花费巨额资金和超长工期来修建此项工程,投入产出,显然不甚合理。
  
第二,至少2600亿元人民币的工程巨额投资,谁来担当?当前已经债务压肩的中铁总,有这个能力和必要独自担当吗?山东省和辽宁省,有这个能力和必要为之付出吗?其他资本主体,乃至市场资本,谁有甘冒如此巨大风险的能力和勇气?
  
第三,超长海底隧道,自然伴随错综复杂海底地质条件的考验和预想不到的各种难题,即使技术手段如何先进与不断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因为,这个风险,显然不仅存在于较长时间的施工进程中,也存在于工程交付后的长期运营的维护保养中,更存在于地质条件的变化莫测中,甚至可能还存在于毁于战争一旦爆发的哪怕是很微小的硝烟中。
  
第四,资源使用方面不甚划算。因为此123公里的海底隧道按目前比价至少耗资2600亿元,平均每公里21亿元,是当前每公里2亿元高铁建设成本的10倍。也就是说,修建这条地质风险和运营风险巨大的海底隧道,其经济成本,可以在陆地上修建1300公里的高速铁路。1300公里高铁,对中国来说,肯定比建设“烟大海底隧道”具有更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价值,尤其是在西部高铁的布局与实施中。
  
第五,中国还不曾有10公里以上的海底隧道,进而不具有建设一条上百公里超长海底隧道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中国目前如果真要修建一条既较长又适用的海底隧道的话,应该建设海底长度不到20公里的大陆连接海南岛的琼州海峡之海底隧道,而不是建设目前热议中的烟台大连之超长海底隧道。
  
第六,烟台大连的直线运输,如果以“速度快、时间短”为选择标准,显然,进一步发展航空运输更为稳妥与实际。因为中国的航空运输和飞机制造,恰好正在起步的进程中,不仅需要足额市场,而且需要发展机遇,是经济与国防共同的需求,是产业和民生共同的需求,尤其是在高铁对航空运输产生巨大竞争压力的现实条件下。因此,应该发挥航空运输模式与其产业发展优势的方面,我们其实没有理由非得要用别的运输方式,特别是还要用克服巨大地质风险的方式去冲击和排挤。
  
总之,烟大海底隧道,毕竟是一个美丽的设计方案。鉴于地质风险大,建设周期长,建设成本高,金融投资难,维护难题多,挤压航空市场等诸多不利因素;鉴于该方案正在进行进一步可行性论证与审核的过程中,无论是站在技术与资金的角度,也无论是站在国情与路情的角度,面对现实,笔者认为:还是不建为好。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六日 于中国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