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利与弊


   中国在经济上宏伟的蓝图比较清楚。新一届政府强调实现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但经济发展中防止过热仍然是一个经常要注意的问题。80年代对彩电生产线的引进,90年代对汽车生产线的引进,以及房地产的发展都有过热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以速度的比例和发达国家论长短。中国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但达到全面小康,还有一段崎岖漫长的过程,贫困人口仍有约总人口的接近十分之一,中国还有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急需调整和改造,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回收率仍然比较低,坏账数额警人,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恶化的高峰期已过,但仍很严重,固定资产投资各个地方上项目的积极性仍然比较高,2003年上半年中央政府的投资项目总金额为1848亿元而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达13224亿元,原材料的消耗仍居世界前列,大量生产能力闲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中国吸收外资,在发展中国家居首位,在世界居第6位,2001年为470亿美元,2002年持续不减,但中国吸引外资只有量的优势,而缺乏质的优势。中国解决众多的失业和未充分就业的问题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社会保障体系还正在建立,除富人、高工资者、离休人员外,大多都面临治病负担重的问题,城市和多数农村贫富的差距已经影响到内需的普遍增长。对公务员工资的调整和有的地方准备实施“阳光工程”,本是好事,但人为的扩大了国家机关公务员与国有企、国家事业单位的国家职工,以及退休职工工资、生活待遇的差距,人为的扩大差距是社会的不公正,不是反对平均主义。调整工资要考虑国情、考虑普遍利益,特别是还有众多的贫困人口,解决“三农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任务还很重,否则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在20年的改革开放中,全民经商、一些地方办教育产业化、以及高薪养廉的提法和做法是欠妥的,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中国计划生育是一项成功的政策,但农村人口仍然偏高的增长,小康的标准不是人人有饭吃,是综合水平的提高,所以计划生育不能懈怠。人口素质的提高涉及教育的巨大投入,而读书的费用,尤其大学的费用过高,使贫困子女主要是农村大量子女入学非常困难。地区的平衡发展也需要大量的人财物。中国这样一个原来比较贫困、落后、人口有13亿多的大国,提升到今天很不容易,面临的问题很多,但中国政府不断采取措施,重视问题的存在,事情是向好的方面发展。中国不会发生周期性的过热现象,也不会问题积压成堆,局面走向恶化,因为中国需要发展和可以发展的空间很大,政府和人民的心愿是一致的。
  中国在政治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民主政治的发展已经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共十六大提出建设政治文明的问题,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已作为重要议提摆上了日程,政治改革比经济改革更难,因为它涉及到愈来愈复杂和多样的利益和价值,但不改革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正如邓小平一再指出的:“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不下去,甚至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还可能丧失。”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起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制度。现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人治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人民还没有完全的可以直接选举罢免领导人的权力,所以人们说:“美国总统怕人民(选民),中国官员怕上级”。人民无法用人民的权力进行监督,腐败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扼制。买官贿官、贪赃枉法、权钱交易既或在严厉的打击下仍然“春风吹又生”。领导官员是上级任免的,不在乎人民的意见如何,人治使腐败难以克服就是必然的。
    (2)设置的禁区仍然比较多。现在中国人民不能说没有言论自由,在群众中几乎什么都说,但对新闻媒体却很难见到独立的评论和对政府各级领导人的批评,除非领导人出了问题。全国报纸、政治新闻千篇一律,不同的只是不同的地区新闻以及花边新闻。对新闻媒体控制不能过于严格,一切都不能超出中央的口径。各国都有新闻控制,要以宪法和新闻法规办事。给新闻媒体发展创造宽松的空间,人民民主也体现在新闻自由中,新闻媒体可以帮助政府做很多政府做不到的事,对官员的腐败现象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监督,包括人民通过新闻监督,这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
  只要对人民、对国家有利的,合乎宪法的都可以报导和宣传,都可以批评和监督,都可以言论自由。一个政党、执政集团,对人民的信任程度标志着它执政能力的自信程度。对人民不但要“使由已”,更要“使知己”。小道消息多是大道消息少的缘故,信息网络时代对新闻信息的传播几乎是没有国界的。中国绝大多数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事实,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也是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愿望。80年代,从中央领导层到人民群众都在谈论对共产党的“信任危机”,这是毛泽东的错误造成的,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呢?因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社会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历史的耻辱成了过去,值得自豪的中国强健的屹立在东方。人民要求更多的更全面的民主,是人民觉悟提高的表现。 

  (3)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目标有了,但不像经济那样有清晰的蓝图、方法、步骤都使人民群众感到踏实。中共十六大把建设民主政治的内容具体的四个方面,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但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民主,是不清晰的。尤其对人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宣传,没有明确的措施和规划。提高人民的民主意识,已经是政治改革的当务之急。最主要的是各级领导民主意识的提高,即充分认识到人民是主人,要服务于民。对人民群众来说是如何当家作主人的问题。这方面的教育和宣传非常薄弱。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采取稳步发展的方针是正确的。当然中国大陆人民民主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从中美关系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打的主要是政治牌,即民主牌,主要不是经济牌、军事牌,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政权的更迭,迫使中国接受它的民主价值观。对台湾美国事实上是以民主牌支持“台独”势力,又以国际法,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对台关系法对两岸进行制约。陈水扁搞“台独”,打的也是民主牌。台湾原来的三张牌,一是经济牌,台湾经济发展得好,人均收入比大陆高,现在大陆经济发展了,台湾经济已不再是“亚洲四小龙”的时代,对大陆经济越来越具有依赖性,人均收入的差距也日益缩小,经济牌已失去了作用。二是美国牌,这是台湾不能自主掌握的牌。这张牌呈“+、—、×、÷”的数学公式,中美关系好了呈“—”,中美关系不好呈“+”,有突发事件可能是“×”,也有可能是“÷”。这张牌也是有限量的,但对“台独”来说仍是极为重要的。2003年12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美,布什总统重申了执政几年来的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维持“中共不武,台湾不独”的多年形成的架构。美国的平衡政策继续渔利,并对两岸进行制约。在关键时刻美国不会为了“台独”而牺牲本国的重大利益,也不会像“台独”幻想的那样,为了台湾而丢掉大陆,甚至引发世界大战,既或中美战争“台独”也无利可图。美国和台独势力用民主牌对付大陆却是现实的。“台独”势力认准了第三张牌——民主牌,可以诱使民众支持“台独”影响美国暗助台独。香港有的媒体就这次“台独”搞的“公投立法”引起的两岸的斗争认为中国大陆是该重视民主的发展问题了。中国大陆在求稳的基础上加大推进人民民主的步伐,对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对国家统一,对经济、外交都百利而无一害。

 

  我对局部的台湾人了解,他们之所以支持台独主要是在政治民主上,他们认为大陆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实施的是专制独裁,漠视人权的统治,他们绝不愿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担心邓小平说的“一国两制”,50年不变,50年后变不变?这中间中共说话算不算数等,他们多数认为大陆如果是民主的,统一对台湾并无坏处。所以中国政府要重视民主发展的问题,这是关系国家命运的根本大事。纵观中国和世界近代史,人民争取人民民主始终是一个主题。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中国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无一不是民主的主题。20世纪后半叶原苏联社会主义集团的“波匈事件”和苏联的崩溃,要求人民民主是人民群众的主要诉求,中国80年代的“自由化运动”,89年的“……”动乱是打着争取民主的旗号出现的,西方国家也打着民主大旗对中国人权问题连年施压。民主不能长足发展,始终会造成一个国家内外被动的局面。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20年已经走上了发展民主政治的道路,现在又提出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实现民主政治步伐应当加快。如果步履维艰,未来要出的问题绝不是经济问题,仍然会是政治的民主问题,国家发生动荡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推进政治改革、提升政治文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制社会,借用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话说:“重要的不在于宣言,而在于建设对基本人权和对政府权力约束都有明确设定的宪政秩序”。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这才是共产主义的根本标志。实现人民民主是理直气壮的事业,社会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好,都要走向人类共同幸福的大同世界。湖南省委副书记孙载夫说:共产党必须过市场关和民主关,应该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样的勇气、胆略和力度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要从党内开始,2003年中共十六大,代表中有许多丰富多采的发言,涉及到宪政,党的领导作用如何发挥等不同于过去的发言,这说明党的民主正在发展,市场关要过,民主关也要过才行。新加坡《联合早报》刊载克平的文章说:中国的政治改革不采取西方的“民主化”,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不发生重大的民主政治变化。为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变化,中国政治改革无论如何要跟上。中共十六大建议在宪法中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以前所没有的,这表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和宪法的关系上,从邓小平开始,历届的领导人都说过中国共产党要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从理论上讲,宪法是人民制订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政党是政党政治中的领导体制。中国法学家江平说:“宪法是法律制度的基础”,“宪法和宪政是密切联系在 一起的。”任何政党都直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制约,党必须在宪法之下发挥领导作用。曾任毛泽东的秘书,原水利部副部长李锐说:“党章已规定党必须在宪法许可范围内活动,宪法也已有相应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于宪法之上,司法独立是宪法的原则,而政法委是党内机关,现在由党的政法委书记统管的公、检、法执法机关,同依法治国的方针相抵触。现在还是党大于法治,人治大于法治。摆正宪法和党的领导的关系,是现在人民民主的首要一环,一切政党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之下活动,丝毫不损伤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中国实现政治文明,也不能把政治文明成果拒之门外,有益于中国人民的,也要像经济发展那样博取众长,原深圳工业区创始人袁庚说:“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要有世界眼光,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都是人类文明,值得我们根据国情借鉴,”他认为西方“三权分立”,是人类创造的政治文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学习‘三权分立’的科学成分创造性地建立社会主义的权力制衡政治体制”,这符合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动作机制。”

  制度改革的根本是建立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大陆许多人奢谈从制度上源头上解决问题,可是制度上源头上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谁也不去说清楚,只有人民民主制度真正建立起来了,人民主人翁地位真正确立了,人民有权直选领导干部,有权监督,改善、加强党的领导问题,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等等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有的人认为没有法治,民主是脆弱的,并说近20年民主化并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繁荣和进步,这是一种偏见,本末倒置。没有人民民主,法治何以建立?就是建立了很多法又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人民无权监督,有法也可以不依。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问题恰恰是人民民主没有能够建立起来,人民并没有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一个社会要协调地发展,许多事物相辅相成,但根本的主轴是什么,一定要搞清楚,人民民主需要法制来保证,宪政主要就是法治,但立足点必须是从人民民主出发,通过法治又落实到人民民主上去。
  中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政党来领导。像中国这样一个13多亿人口的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民受中等教育的尚未普及,人民民主意识比较薄弱,国家尚未完全统一,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坚持正确路线的政党领导集团,中国将成为灾难的乐园。当然这个政党领导集团要忠实的为人民服务,把政党和集团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下,建立真正的人民民主制度,实现社会公正,坚持本国人民认可的富民强国之路。政党总是要随着历史的前进而逐渐消亡,但在有政党政治的今天,政党的作用是必要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宗旨就是为中国人民的利益服务。80年来,有过胜利和挫折,有过成功和错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应当是50年代的口号,今天提到重要位置仍可说明中国共产党已步入了“执政为民”,实现人民民主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人才济济,近20多年的事实证明它可以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民主的社会。当一个政党为人民利益奋斗着,人民为什么要推翻它?外国有什么理由要反对它?中国历史有着深刻的教训,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到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全盘学习西方、全盘学习东方(苏联)已给中国带来极大的痛苦。中国用不着走别人的老路,但学习西方的、东方的先进经验,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以博取众长则是必要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应当充分表现自己能够领导一个健康的、崭新的社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