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全球贸易协定达成 推进自贸区贸易自由化建设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经济咨询

  摘要:中信建投经济咨询研究总监周锐认为,贸易便利化需要金融自由化的强力支撑,近期公布的“央行30条”将有力推进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相关企业应立足长远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参与贸易往来、提高内部资金管理效能,抓住机遇打造国际跨国公司。

12月7日,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在印度巴厘岛闭幕,会议取得历史性突破,达成了首份全球贸易协定--“巴厘一揽子协议”。在该一揽子协定中,最关键的部分是贸易便利化的相关条款,旨在简化进出口贸易流程、减少贸易壁垒以降低贸易成本。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宏观经济研究员邱韩认为,贸易的自由化,即没有海关监管、查禁、关税干预下的货物自由进口、制造和再出口,是自贸区重要任务之一。随着“巴厘一揽子协议”的落地实施,我国自贸区高标准和快进度的要求将凸显,自贸区对接标准也逐步清晰。

目前,上海自贸区正致力推进多项贸易便利化政策。一是筹建“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即海外商品运到区内,可在该平台展示,与中国境内进口商达成交易后再缴关税,如果未成交,则可转运到香港、新加坡等其他港口。二是加快落实货物审批监管、资金支付制度,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型为“轻审批、重监管”。而由于我国对贸易自由化缺乏相关的经验,导致区内进展不如预期。三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充分发挥“试验区”联接国际市场的保税物流功能优势,建立与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在本次谈判中,我国积极参与“巴厘一揽子协议”的制定,这对加快落实自贸区贸易自由化政策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发布的《中国自贸区(FTZ)深度分析及趋势预测报告2013》中指出,上海自贸区的发展重点将遵循两条主线:其一是以贸易自由化切入,应对对外开放新的格局。具体体现在贸易企业在园区开展转口贸易,巩固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实体经济部门效益,突破贸易制裁。其二是以离岸金融业着手,布局人民币跨境使用新局面。具体体现在跨国公司在园区内设立资金结算中心,金融机构在“一线打通、二线隔离”原则下开展离岸业务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跨境资金配置。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研究总监周锐认为,贸易便利化需要金融自由化的强力支撑,近期公布的“央行30条”将有力推进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相关企业应立足长远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参与贸易往来、提高内部资金管理效能,抓住机遇打造国际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