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苏、中等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革命人民进行前赴后继的社会暴力革命,最终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其正统和权威的精神支柱和指导思想,就是所谓“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论证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理论观点。
但是,时至今日,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言的应该最早发生共产主义革命的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始终都没有出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现象,而且资产阶级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以至于如今在这些国家,已经找不出多少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确定的“完全没有自己的资产,依赖被资本家雇佣勉强维持生存,一旦失业就会面临饥饿和死亡的威胁”的“无产阶级”。现在就是再没有脑子的人,恐怕也不会相信和指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还能够通过社会暴力革命推翻本国的资产阶级统治并消灭本国的资产阶级。
那么,是谁拯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推论的必然灭亡的资产阶级的呢?
先让我们重温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理论依据:
“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这个竞争而且带来了如此的结果:地产的很大一部分落到资本家手中,资本家因而同时变成了大地产所有者,较小的大地产所有者现在也已经作为资本家存在。大地产的一部分同时也变成了工业家。这样,最后的结果便是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区别消失了,全体居民只留下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这一地产的兜售出卖和它们的转化为商品,是意味着旧特权阶级的完全没落和货币贵族的最后完成。”
“现代的工人却相反,他们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的增长的还要快。”
“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引号内摘自《共产党宣言》
以上无疑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各个阶级,必将两极不断分化下去,并最终导致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并消灭资产阶级的经典理论依据。
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阶级两极不断分化的理论思想,是产生于当时这样一个社会情形里:“起初是工业通过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实现的变革。先前分散的生产资料集中到大作坊中,因而他们就由个人的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化的生产资料,这种转变总的说来是没有触及交换形式的。旧的占有形式仍然起作用。资本家出现了:他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当然就占有产品并把它们变为商品。生产已经成为社会的活动;而交换和占有仍然是个体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社会产品被个别资本家占有。这就是产生现代社会借以运动并在大工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
(a)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工人注定要终身从事雇佣劳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相对立。
(b)支配商品生产的规律日益显露出来,它们的作用日益加强。竞争不可遏止。个别工厂中的社会化组织和整个生产中的社会无ZF状态相矛盾。
(c)一方面是机器的改进,这种改进由于竞争而变成每个厂主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法令,同时就使工人遭到不断的解雇:产生了产业后备军。另一方面是生产的无限扩张,这也成了每个厂主必须遵守的强制性的竞争规律。这两方面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供大于求、生产过剩、市场盈溢、十年一次的危机、恶性循环:这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过剩,那里是没有工作和没有生活资料的工人过剩;但是,生产和社会福利的这两个杠杆不能结合起来,因为生产力和产品要不先转变为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就不允许生产力发挥作用和产品进行流通,而阻碍这种转变的正是生产力和产品的过剩。这种矛盾发展到荒谬的程度: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资产阶级已经暴露出自己无能管理自己的社会生产力。
(d)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资产阶级表明自己已成为多余的阶级;它的全部社会职能现在由雇佣的职员来执行了。”引号内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246-247页
毫无疑问,自从我们人类社会开始产生和存在资产阶级以及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和运动以后,这种必然会导致社会阶级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就开始出现并且越来越普遍,不但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是这样,如今中国等不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化以后的情形更是如此。
面对当今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所必然导致的似乎是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那些由于苏、中等所谓社会主义国家显然开始资本主义化,而对所谓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理想丧失信心甚至绝望的人们,又开始欢欣鼓舞起来,竟然会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始终都没有实现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发展规律,会在已经开始如火如荼地资本主义化的俄、中等国实现。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今仍然迷恋所谓社会主义的左派们,他们把如今消灭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实际上已经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阶层的领袖们,对所谓马克思主义乃至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以及思想转变和良心发现上。
他们梦想能够出现成功“与虎谋皮”的奇迹。
那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出现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局,在当今俄、中等国资本主义化过程中能否出现呢?
是谁拯救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必然灭亡的资产阶级?
他能不能拯救当今俄、中等国新生的资产阶级呢?
拯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然灭亡的资产阶级的,不是上帝,不是耶稣,不是国家,不是政党,不是领袖,不是专家,不是理论,不是思想,不是法案,不是措施,而是马克思没有发现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进步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展现的发展规律,是在二战以后,随着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大工业在有限范围内的发展和进步,所必然产生的以奢侈消费为主的创业和就业空间无限大的服务型行业,俗称“第三产业”。
能够永无止境蓬勃发展的以奢侈消费为主的服务型行业,不仅拯救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而且逐渐将越来越多的无产者变成资产者,变成资本家,变成资产阶级。
我们知道,对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来说,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消费,是一个相对有限而且容易满足的领域。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力整体实际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本家阶级和其他各种类型的富人们以及越来越多的基本生存条件已经能够得到保障和维持且收入还有剩余的社会成员们,在相对的丰衣足食以后,必然会去寻找和创造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条件;去追求和满足越来越离奇的个人欲望等。
毫无疑问,社会需求如此这般地变化和发展下去,就势必会在人类社会逐渐开发出一个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怪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和消费领域:这就是我们眼前所呈现的、相对来说与人类基本生存条件和简单生活方式没有丝毫关系的、根本就无法用机器生产来全面垄断和取代的、越来越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才能、高技术、高水平人才的、其创业和就业的空间都是无限大的服务性产业,也就是现代的所谓“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我们人类社会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客观上已经能够轻易保障和维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条件的经济基础上,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以外的各种本能的个人欲望和各种奢侈的生活方式等,而大面积和大规模迅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类服务性行业。
由于人类社会全体成员追求享受的本能欲望和奢侈生活的整体需求,客观上是一个根本就无法满足的“无限大”的消费空间和生产领域,并且还会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整体实际水平的提高,永无止境地不断大量产生新的消费和新的生产,而这些新的消费和新的生产大多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无法想象和推测的。人类社会的第三产业究竟会出现多少种类,恐怕永远都是个没有解的“未知数”。所以,“无限大”显然是“第三产业”的第一大特征。
“第三产业”除了“无限大”这一主要特征以外,还有以下一些明显不同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基本特征:
(一)“第三产业”大多是无法用大工业生产方式完全垄断和取代的服务性行业。
从根本上来说,现代人类社会的大到所有国家机构,小到某个街头摊点等等,其性质原则上都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
因此,不难想象,构成整个国家机构基础的庞大的立法和执法业;构成整个社会保障基础的医疗和保险业;构成整个意识形态基础的教育和文化业;构成整个社会流通基础的商业和金融业;构成整个社会享乐基础的娱乐和餐饮业……。有哪个能用大工业生产方式完全垄断和取代?
(二)“第三产业”的“产业工人”,大多数都必须具备一般人难以轻易取代的个人素质。
从根本上来说,现代人类社会的大到国家总统,小到街头小贩等等,其性质原则上都属于“第三产业”的“产业工人”的范畴。
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可以把许多旧产业工人的个人技术弄的一钱不值,甚至可以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大批量地取而代之,这显然是客观规律。
但是,任何类型的大工业生产,都绝对不可能把所有的科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法学家、理论家、思想家、教育家、活动家、金融家、企业家、经商者以及法官、律师、厨师、作家、影星、球星、歌星、笑星等,这些现代社会的“第三产业”的“产业工人”的“个人技术”弄的一钱不值,而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大批量地取而代之的,这显然也是客观规律。
优胜劣汰的经济规律和严酷无情的自由竞争以及不断增长的生活需要和难以满足的个人欲望等等,迫使第三产业的所有产业工人必须无止境地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三)“第三产业”的许多劳动性质,颠倒了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过程中,收益最大的往往是占有和支配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家。而且,生产的规模越大、生产的方式越好,资本家的收益也就越多,这显然是客观规律。
但是,“第三产业”的许多行业的情形却与此相反。在“第三产业”许多生产过程中,收益最大的往往是劳动者。而且,生产的规模越大、生产的方式越好,劳动者的收益也就越多,诸如歌星、影星、球星等的“生产”活动。这显然也是客观规律。
不仅如此,“第三产业”的许多行业还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资本家受制于劳动者,也就是经纪人受制于歌星、影星、球星等的“本末倒置”现象。
在当今人类社会,有些歌星、影星、球星等之类的“产业工人”的年收入,都可以令一些拥有相当规模产业的大资本家瞠目结舌、大跌眼镜。
(四)“第三产业”的许多“产业工人”,可以靠“天资”和“勤奋”,而不是靠“资本”和“剥削”一夜暴富。
“第三产业”的许多“产业工人”的劳动结果,彻底打破了“雇佣劳动的价格是最低限度的工资,即工人为维持其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额”这一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规律。
在当今人类社会,“第三产业”的许多身价惊人的“产业工人”,诸如歌星、影星、球星等之类的雇佣劳动者,几乎都是无产者出身。毫无疑问,他们的暴富主要是依靠他们自己的“天资”和“勤奋”,依靠他们自己的“劳动”和“拼搏”,而绝不是单纯依靠“资本”和“剥削”,依靠“欺诈”和“投机”等获取的。
显而易见,他们的“雇佣劳动的价格”绝不会“是最低限度的工资”,并且受大工业和资本家的限制,永远保持在仅仅能维持其“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额”之内的。
(五)“第三产业”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成为“资产阶级”。
“第三产业”的“产业工人”,由于劳动收入的途径和方式同其它产业有所不同,许多劳动者可以依靠他们自己的“天资”和“勤奋”以及“劳动”和“拼搏”等等,获取很高的劳动收入以及积累相当的个人资产。这种个人资产达到一定数额的时候,这些“产业工人”必然会想方设法让这些属于自己的资产保值和升值。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能够使个人资产保值和升值的最佳方式,无疑是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这样一来,许多“第三产业”的“产业工人”,就必然会逐渐成为既拥有相当数额的资本获取红利,又依靠报酬颇丰的劳动增加收入等的“资产阶级”。
(六)“第三产业”的许多行当和职业门槛低、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老太太每天煮些茶蛋卖,收入比工厂的熟练工人还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靠做小买卖发家致富成为资产者甚至大资本家的人比比皆是。比尔盖茨没有多少资本,就靠发明软件能迅速成为世界首富。这些资本产生和增值的现象,都是马克思在世时绝对看不到也想象不出的。
(七)“第三产业” 的许多行当和职业,最适宜私人经营和个人拼搏。因为,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以外的五花八门、难以想象的各种本能的个人欲望以及各种奢侈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市场需求,是国营经济绝对难以统一计划、统一生产和统一分配的。
等等。
以上就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资本家和无产者越来越少,中等收入以及拥有相当资产的资产者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显而易见,是第三产业拯救了必然灭亡的资产阶级,而且会逐渐将所有无产者变成资产者,不仅发达国家如此,所有国家都必将如此。
在不远的将来,地球上的所有劳动者,都可以通过从事各种工作,特别是从事服务型行业的工作,成为大大小小的资产者,也就是成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最终必将统治整个世界,并且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整个世界。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90775&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