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方案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坐井观天》

 目

小学语文

年级

二年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学习者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结合文中的泡泡图,学生自由讨论悟出寓言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从文中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的道理,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过程与方法

1.找出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反复朗读。

2.通对朗读感悟,了解它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写字。朗读与感悟相结合,读出青蛙和小鸟各自的语气。

2.理解寓意及成语“坐井观天”的含义。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

从前有一口井。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有一只小鸟飞来了,与青蛙发生了一次有趣的争论呢!他们究竟在争什么?谁对谁错?赶快把书翻到60页,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教学活动2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渎,边读边画出生字。

2) 同桌互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正音。

3)熟读课文。

 

教学活动3

 

1. 朗读感悟,体会寓意

1)学生自由朗读第2-7自然段,找出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自由读,分角色读对话,感悟。 

3)思考:青蛙与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再次朗读对话,读出恰当的语气。

教学活动4

 

1. 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4)揭示“坐井观天”的含义。

教学反思   寓言故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领会成语的意思。在教学明理中,应该选择学生更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切合学生生   

         活实际来引入。比如“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或  

         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更能从学生的角度

         悟出寓言中的道理,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  

         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