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讨论办公楼的景观设计,小蒋同学激情洋溢地介绍完后,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我在点评了三点之后,“莫名其妙”地问道“您是不是1982年出生的?”
蒋工频频点头,会场上的十多个人非常好奇我是如何知道他出生于1982年的。我不愿意故弄玄虚,让蒋工向上翻了几P,在一张景观总图上,分明一只镜像的小狗外形,四条腿和头尾都非常清晰,而生于1982年的人属性就是狗。听了我的解释,大家就不再奇怪了。
我见过不少设计师十分自我,做设计时经常不能摆脱,设计的各种元素中经常融入了自己的内心。小蒋就属于这种,而我认为要想成长,就必须突破自恋。
记得2008年,万达集团开始重视楼体泛光的设计,作为重庆万达的总经理,我参与了包括我们项目在内的首批三个项目的评审工作。
重庆万达广场的商业部分沿江南大道布置,五栋楼依次排开,设计师对于这点喜欢得不得了,他们设计了两个方案:其一是一辆车从第一栋楼进入,经过第二、三、四栋要的翻山跃岭之后,在第五栋楼之后掉入山涧;第二个方案是一个女士逛商场时的不同景象,象一部连续剧一般。
我当时点评到:我们的五栋楼不是你们演出、秀技术的舞台,楼体泛光是为我们服务的,天际线是雕刻夜间楼体的轮廓,而视线部分突出的是商业气氛。
服务
现实工作中,有两类设计师让人害怕:其一是业主讲什么,他就给您画什么——甘于做业主手脚的延伸;其二是特别自我,缺乏必须的服务意识,不顾业主的需求,把业主的任务当成是自己的试验田。
我特别喜欢董少宇博士,专业上没的说——设计综合体时,很多设计院会要求很多、很具体、很不现实的条件,而董总手头积累了太多的数据、常识,经常能够给业主、主力店们出谋划策;再有就是董总有非常好的服务意识,他既做业主手脚的延伸,更做业主大脑的延伸,于是设计质量当然上乘,业主也理所当然地喜欢董总。
定位
作为开发商,我们的市场意识非常强——否则建好了压在手里麻烦就大了。
作为设计院呢,项目不是他们展示自我的场所,至少不全是;倘若在设计项目时实现了他们某种理想和理念的话,也是由于设计师有非常好的市场意识,非常透彻地理解了市场和客户,甚至是挖掘了客户的潜在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自己。
项目是开发商的、也是设计师的,但归根结底是最终客户的,他们买单才是真正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