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


  201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考察“十二五”以来中国经济走势,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过渡。从世界各国的增长历程看,在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人均GDP跃过中等水平的阀值后,经济增长率由高速增长而转折为下降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统计数据也已证实我国经济潜在的增长率已有所下降。因此,“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运行的主旋律应当是,在保持适度平稳增长的前提下,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同时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出现,为经济的转型升级保持一个适宜的价格环境。

  回顾2012年,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中依然保持了平稳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短期内实现了一个从下行到反弹的U形转换,完成年初确立的GDP增长7.5%、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的预期目标已成定局。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步伐在加快。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改造投资增速有所增长。二是工业内部结构开始分化。传统产业增长速度回落幅度在加大,但新兴产业增长速度在加快。三是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与2008~2009年抗击金融危机相比,今年9月以来的经济回稳更多依靠市场的调节力量,政府政策力度明显减小,因而,经济运行的质量又有所提升。

  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中期之年,也是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重视跟踪分析和把握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从宏观经济层面看,今年经济形势将好于去年。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外需仍将比较低迷,甚至有恶化的风险,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又受到财政悬崖的影响,欧洲、日本很可能还会有连续的衰退,但是下半年的预期会有所好转。国内环境总体上依然优于国际环境。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仍处高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会叠加发生作用。

  与2012年相比,今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将略高于去年,且继续高于“十二五”规划7%的增速下限。物价未来走势虽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大体仍将保持低通胀的平稳态势。中国社科院新近发布《经济蓝皮书: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计,2013年预期GDP增长率为8.2%左右、CPI预期为3.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确定的基调是“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因此,宏观调控应当密切跟踪经济走势,实时地预调与微调,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其中,货币政策应当保持与2012年的连续性不会有明显的转向,而鉴于结构调整的需要,财政政策则应当会更加积极、主动,特别是在结构性减税上更应有所作为。新一届政府产生之后还势必对收入分配、国企改革、资源税改革等难点问题加大改革的力度与步伐。

  随着宏观经济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回暖,未来的工业生产也将企稳回升,这必将拉动对能源的需求。因此,2013年经济运行对能源的需求预计将大于2012年。这将会推动煤炭、电力和油气等主要能源产品消费量重新快速增长,届时全国能源供需状况很可能又将呈现以往偏紧的状态。能源企业对此一定要有足够的准备,能源供给既要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同时又要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能源,为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