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是怎样变成太监的


    传统媒体,虽说属于一种权威机关,其实内部市场化的运作,让权威早已经变成了“虎威”。打着“权威”和“公信”的幌子蒙蔽老百姓的眼睛,为此也出现了曝光新闻中“重点保护”、“找茬曝光”的扯淡事。

    为什么老百姓在大商场、大超市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不见媒体报道?为什么一些商品房出现质量问题媒体集体沉默?因为媒体也有“上帝”,那就是广告客户!在“上帝”面前,媒体总是帮着“上帝”说好话,除了广告,还把好话写成新闻发布,只要给钱,可以上头版新闻、可以上新闻联播,而蒙在鼓里的老百姓怎么也没想到这样的新闻是最大的广告。

    这样大家也就明白了,现在的媒体上为什么总是那些不痛不痒的新闻,算算看也就知道了,老百姓遇到的难题,政府不让报道的不能报道,一些官员打过招呼的不能报道,广告客户的不能报道,当然还有一些暗箱操作过的也不能报道,如此一来,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去看的好新闻了,老百姓反映的很多问题也因此石沉大海。

    如果看到一些曝光的新闻,尽管大部分是为老百姓说话,但也有一部分也许不是为老百姓说话,这就是我们经常在媒体中听说的“整”,想“整”谁就“整”谁,“整”的就是那些不做广告的,“整”的就是那些不跟媒体穿一条裤子的政府部门和企业。

    不顾社会责任甚至不顾良心,怎样有利怎样做的媒体,可能会吸引一部分读者的“眼球”,也可能在短期内获取利益,使得广告收入猛增,但是它的负面效应却是长久的,慢慢失去公信力,最后就是阉割自己当上太监,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传统媒体做了太监,也给网络媒体给了一个做男人的机会,尤其是微博如水浒梁山中的“一百单八将”,拉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帜,开始舆论监督,尽管做了一些传统媒体所不敢做和不能做的好事,但依然是个“一介莽夫”,鱼龙混杂。

    是男人,谁也不希望自己变成太监。愿媒体找回原有的那份良知,更能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愿公众对媒体的识别能力不断提高,能逐渐摒弃那种以社会责任为市场营销口号的三俗媒体;愿媒体能做好社会责任感的文章,而不必为了生存成为出卖应有良知的卖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