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亦国亦企亦人


 

 刚看完由艾·里斯和杰克·特劳斯撰写的营销管理类书籍《定位》,结合个人所见所闻与工作实践,有所感也有所悟,故撰小文以记之:

此书主要从市场营销管理角度出发,建议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清晰定位自己在目标对象心智中的位置,这是认知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即要求我们不能单从个人主观意愿出发,认为自己赞成或熟悉的别人也都赞成或熟悉,需要充分了解我们的目标对象及竞争对手,理智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场激烈的多角博弈而非独角戏。因此,要尊重目标对象的心智图景和认知习惯,不要轻率地以为可以通过财大气粗的资本运作,或者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来改变。同时,要防范“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求全心理,什么都看似抓住,其实什么都没能抓住,发展战略应明确定位。

书中对市场参与者进行了层级划分,认为消费者对于同一类型的产品品牌认知度不会超过7个,所以,在竞争激烈且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日市场,定位至关重要。如果是市场领导者,作者建议继续保持领导者的核心竞争力,关注行业新动态,收购潜在竞争者或研发替代产品,不给新进者以可乘之机;如果是跟随者,则不要与行业领导者短兵相接,而应采取迂回战略,寻找合适的市场空位,无论是从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或是产品的某类特质均可。对于近些年来企业热衷的多元化战略,作者不以为然,他认为缺乏定位的多元化只会弱化企业资源分配能力,其品牌延伸只会削弱原有强势品牌的竞争力,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另外,作者十分注意名字的重要性,强调不取怪名,注意谐音,少用字母简写,定位从名字始。

书中列举了几个案例,的确值得读者思考琢磨,如:作为国家的比利时的发展定位,作为组织的天主教会的旧盛今衰,作为企业的孟山都如何独辟蹊径,作为个人的定位及心智磨练。一切,皆离不开定位,这让我想起孔夫子的至理名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句话不仅对外适用,对内更有镇静自省的功效。

美国人的畅销书就如同好莱坞特技大片,内容新颖、气势犀利,让人印象深刻,往往能主导文化潮流、风靡一时。但是,因理论根基不实,基础研究不足,难免流于片面,失于武断。因此,自观念提出伊始就受到部分专业人士的批评,如将美国东方航空公司运营失败、《时代》和《财富》运作不及《商业周刊》(事实未必如此)的原因归之于名字太过区域化或模糊不清等。学贵有疑,不能盲从盲信。

无论个人、企业还是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其实都循着一定轨道行进,受命运左右。此“命运”并非“宿命”,因为终究都奔发展、盼幸福、望成功,非被动接受天命、随波逐流,而是识时务、通世事,主动定位目标,循序渐进。因此,“定位”理论的提出与强调,对于无时不站在十字路口、无刻不感觉迷失于城市森林的我们来说,可谓当头棒喝。它让我们明白,懂得坚持,识得放弃;它,亦国亦企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