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咱中国领导人啦!


      我们并不稀罕那个诺奖。到处点火煽风的美国领导人,居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说明诺奖也有走眼时。
 
 
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咱中国领导人啦!
徐新桥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中国人,我很高兴。但作为一个湖北人,有两个人没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就有点打抱不平。这两个人就是上一届的湖北省委书记和省长。
四年前,他们倡导并通过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伟大决策,未改变体制,只良变机制,就改变了半个湖北省老百姓的命运,人民群众得到实惠。2008年,湖北省做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使得那时占全省面积七成、人口一半、GDP不到四成、财政收入两成多一点的鄂西圈,如今GDP的份额提高两点几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提高四点几个百分点,生态文化旅游市场主体由二十几个猛增到过百家,湖北新增5个5A级旅游区全在鄂西圈(原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圈各为1个),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均超过全国和周边旅游发达省份平均水平,几千年来只会土话蛮语的山村老太婆,居然用外语和洋人谈价钱。2011年人均GDP:鄂西圈26939元,相当于4269.31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当于第100位的北美洲伯利兹(4349)和第101位的大洋洲汤加(4221)。这比启动时的4年前在世界181个国家和地区的地位上升19位(同期中国上升11位,湖北上升15位)。
上述数据表明,鄂西圈战略初见成效。“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切入点,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老百姓安康幸福”,这是当初省委2008年16号文件的关于建设鄂西圈决定所明确的内涵。成立了以一把手省长李鸿忠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关省领导、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作为协调督办机构的省鄂西圈办,常务副省长兼任主任,没有增加一个专门的财政编制工作人员,都是从省政府研究室和省发改委调配过来的公务员。四年来的成功实践已经说明,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十分正确,带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出奇制胜。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及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尽管两位经济学家主要聚焦于经济理论研究,但二人所开创的研究方法都与一个基本问题密切相关,即世界经济形势为何走到这一步?有学者指出,两位学者的研究交集在于“政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政策危机,所以需要研究政策变量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
而我要说的是,制定鄂西圈战略的2008年,时任省委书记的罗清泉和省长的李鸿忠,不是从事那种“政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理论研究,而是领导一场“政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伟大实践。高屋建瓴洞察资源禀赋,远见卓识捕捉市场需求,将半个省份划为一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制定特色发展战略并采取有效的战术,这种政策措施无疑比单纯的理论更加实在,更加有用,已经为鄂西人民带来了福祉,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当时的“组长”李鸿忠在听取鄂西圈总体规划时就曾经强调,一定要运用后现代理念,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开始就要从顶层设计上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放在首位。因此,请他俩代表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集体摘取这个经济学奖桂冠,绝非虚言与浮捧,而是本当名至实归的一桩事儿。
何止是在全国颇有代表性的罗清泉、李鸿忠,更有数不胜数的神州大地其他省市县的满天星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生命之烛照亮中国的前程。而最值得寄望的是,九九归一,从邓小平开始的党中央几代领导人,1978年以来短短的几十年,全都无愧于诺贝尔“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这句话。在他们一位又一位舵手的英明领导下,中国这艘巨轮劈波斩浪,乘风破浪,不断拥抱辉煌。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天翻地覆啊!改革开放还不到半个世纪,中国的脊梁又一次高挺!中国梦,成就在望!
两年前,奥巴马就在多个场合特别是在中期选举前后谈及中国高铁、新能源技术创新的科技成就,并誓言“美国不甘心处于第二名”。奥巴马说,中国在过去一年里修建的高速铁路超过美国在过去30年修建的高铁总长。奥巴马直言:“时隔50年,我们这一代的人造地球卫星时刻已经到来。”美国的军事战略重返亚太也侧面说明了对东方巨龙崛起的惊悚。话说回来,我们并不稀罕那个诺贝尔经济学奖。想当初,到处点火,看如今还在煽风的美国总统,居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说明诺奖也有走眼时。
好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埋头干好我们自己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