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财务造假须重视追溯性惩罚


  中国证监会于近日正式发布《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显示,其工作重心是在未来拟上市公司,但从市场实际来看,业绩变脸公司的增加与粉饰业绩的财务问题异常突出,比如通过市场近年财务报告研究发现,一些公司业绩突上突下,上市前及上市后业绩变化极大,一会巨额收益较好,一会又亏损有加,忽儿年报出现巨增利润保壳成功,随之季报亏损等,这些部分公司异常的财务信号都需要管理层从保护投资者利益、打击财务造假的角度进行重点跟踪与调查。从世界主要国家打击财务造假及中国证券市场现状来看,笔者认为监管层应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追溯与打击力度,切实维护证券市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研究认为,监管工作的最新通知,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同时我们看到,此举更大层面是意在利用IPO“打假”迫使部分排队公司中止上市,以缓解800余家IPO“堰塞湖”的压力。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来看,笔者认为,实际上A股市场财务报告所显示的经营变化与业内质疑不断,往往存在已经发行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因此如果要净化上市公司财务质量,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必须采取高压手段,对于任何时期存在包装财务造假上市和未来拟上市公司此类问题,需要重视追溯性惩罚。

  从资本市场发展相对稳健的美国市场来看,其对财务造假的追溯性惩罚非常之严格,有的直接挂钩退市处理。香港、日本、英国、德国等股票市场也都加大了财务造假上市或欺诈上市的打击力度。从典型案例来看,无论你是多么知名的公司,均可能受到追溯性惩罚或直接退市。比如世界着名IT类上市公司——戴尔公司(Dell Inc.)2010年7月同意支付给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1亿美元罚金,因该公司一名高管利用欺诈性的会计做账方法,使公司的业绩达到预期目标,使投资者蒙受很大损失。SEC调查戴尔始于2005年,戴尔迫于压力于2007年承认错误,并对2003-2007年的财报进行重编。除公司被罚1亿美元以外,戴尔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同意支付罚款,其本人被罚400万美元,以了结信息披露的责任缺失指控。操纵此事件的高管凯文·罗林斯(Kevin Rollins)同样将受到400万美元的罚款,首席财务官詹姆士·施耐德(James Schneider)也将受到300万美元的罚款。从其历史表现来看,戴尔公司股价在2002至2004年间上涨了50%,但之后许多投资者因财务数据进行投资决策时损失较大。从美证交会对着名公司所进行的处罚来看,实际上其采取了追溯性与重罚,这对于财务造假类公司有相当的震慑作用。

  从中国证券市场对财务造假打击来看,往往忽略了历史追溯性惩罚,直接退市者则由于各种利益保护而难以实施。一些公司近年来财务数据明显出现大起大落和人为粉饰造假期的可能,其有相当部分企业并非是宏观经济变化较大的周期性企业。研究中国证券市场近年IPO市场来看,财务指标上市前后的巨大变化、人为的组合式提升业绩编造等实际上在不少公司存在,对于这些历史上已经上市的公司,不能因为新通知就减少其追溯性打击,应该让那些利用各种欺骗手段或利益上市、虚假财务报表的幕后单位或人员受到最严厉的打击,因为他位对市场投资者伤害或证券市场的伤害异常恶劣。中国香港市场多起的历史追溯性惩罚,使得不少财务造假公司面临重罚或直接退市,对净化市场信息起到了较好的维护。这些都是需要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引以借鉴的,更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中之中。

  总体来看,此次管理层加大IPO财务造假的打击是历史的必然,是值得肯定的,但要做好财务信息工作,维护市场信息的公平、公开与公正,让不法单位与个人受到处罚,则要完善财务造假追溯性打击力度或直接退市挂钩,2012年5月实施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股票上市规则》,对创业板实行了财务追溯性制度,但目前深沪主板与创业板仍然是空白。因此,只有将打击财务造假的工作从源头或历史与未来综合治理,证券市场才可能迎来健康发展的春天,保护投资者利益者会更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