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生命:宝利格下水


       早就想就这一营销事件写点东西,拖了很久,后来感觉这不说的话,热劲就要过了。

       7.21北京暴雨。61年来最大的雨量,全市平均170mm,损坏车辆超过3万辆,官方死亡人数统计77人,震惊了全国,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724日,华泰汽车联合新浪汽车、汽车之家拍摄视频“水下自救”。视频中一辆崭新的宝利格新车被吊车慢慢放到游泳池中,车中的驾驶员演示如何破窗自救。短短十多分钟的视频详细说明根据汽车涉水的深浅,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告诉更多的司机遇水脱困的办法,避免死亡事件的再次发生。

       30日视频放到网站后,截止到83日的统计点击达到64万次,评论2万条;微博发布量51条,转发147条,评论832条;论坛发帖点击量3034次,评论258条。以上这些数据紧紧是短短几天的一个统计,后续的量肯定会更大更多。

       关于华泰宝利格这款产品如何?它的品牌做得如何?笔者在这里不想做过多评论。只想就“宝利格下水”这一事件本身谈谈自己的想法。

       事件营销花费少、见效快的一种方式就是“借势”。华泰汽车借北京暴雨这个关注度极高的事件,巧妙的将企业自身与之关联,并且以公益的形式在网上进行病毒视频的传播,并收获了很高的点击率,分析热点事件的敏感度令人称道。令笔者想到另一个经典的借势营销,加多宝在08年借汶川地震捐款一个亿,在网络策划企业社会公益一系列话题,引起网友关注和赞赏,从而使其品牌知名度与销量大增。

       7.21北京暴雨到视频网上传播,仅仅只有5天时间,华泰汽车反应迅速,趁竞争对手还没有反应过来在第一时间并利用视频、微博、软文、论坛多种手段进行集中轰炸,吸引网友的眼球与点击,提升了宝利格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也树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心的正面形象。

       借势营销,有时候不得不说时间就是生命。趁着事件的热度谁第一个站出来,谁就会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又一次因伤退赛,比赛时间下午17点多,1801分就用耐克用微博发布支持文案,“伤痛广告”,谁敢拼上所有尊严?谁敢在巅峰从头来过,即使身体伤痛,内心不甘……振奋人心的广告文案,引爆了营销传播巅峰。

       从宝利格下水事件营销,笔者看到了企业对借势有较高的敏感度,并巧妙的“移花接木”到自己的产品上,以公益的姿态第一时间进行病毒视频的传播,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好评。

       笔者并非在为华泰唱赞歌,只是羡慕这一系列营销动作表现的非常到位,把它写出来让更多的同行看到,增加一些了解罢了。

       文章的最后,针对个别网友提出的“玻璃能撬碎,不是好车,好车的玻璃是撬不碎的”。除了防弹玻璃和那些名贵的好车之外,价值几十万的车子都是普通材质的玻璃,没有撬不碎的。从营销的角度讲,没有滴水不漏的质疑,只要是事件本身所树立正面意义占绝大部分就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