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产业不仅是好看,与黄鸣的共识


  前两天,笔者在德州与黄鸣先生同台讲演,因为不约而同的谈到该如何打造太阳能产业,它究竟能给人类带来什么,碰巧形成共识,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不禁台上台下互动了一下。

  在打造太阳能产业的过程中,企业要的是利润,地方政府既要产值和就业,也要给别人展示太阳能产业宏大的厂房和园区,这都天经地义。可是往往因为忙,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这不是一个用来给别人看的产业,更不是一个只要你的成本比人低,市场就无限大的产业。这就是去年中期以来,太阳能光伏产业严重供过于求的根本原因。与黄先生共识的核心是,无论企业还是政府,打造太阳能产业关键是经济性的实现问题。

  该如何打造太阳能产业,作为研究人员,笔者的说法是:这是人类在探讨新能源的过程中,必须付出的巨大成本,所以人类首先要考虑能承担多少,能承担多久,是否建立了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完整体系,一项不能规模、持续、稳定直至可以替代传统能源的政策绝不是一个可取的政策;作为企业家,黄先生首先考虑的是他能承担多少,承担多久,如何办成它。更高一筹的是,黄先生想的是:办成这件事,其实是要给人类推介一种新的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不禁想到前一段网上盛传的“皇明借新能源之名,行房地产之事”。因恰在德州,笔者便稍加留意。所传“房地产之事”应指皇明倾力打造的“蔚来城”,只要在“太阳能博物馆”认真听上十分钟的介绍,你自然联想到这个项目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展示厅,它要向世人推介的是:使用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达到污染物的整体排放量降低90%,同时达到能耗降低90%的标准。笔者认为,一个企业承担很高的成本,为社会推介一种可实现的生活标准,实在是值得尊敬的事情。换一个角度说,比较太阳能光伏,利用太阳能唯一成功的产业当属热水器行业,因为它是实现了经济性的。如果皇明能将光热、光电技术完美的结合在建筑中商业运作成功,不也是一件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造福人类的幸事吗。

  实现经济性,商业运作成功,才是人类打造太阳能产业的唯一目的。想起毛主席老人家1949年去苏联,争取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说的那句让斯大林猜了几天的话:要搞一个又好看,又好吃的东西。打造太阳能产业可以是好看的,但必须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