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辉
“您的热情参与和点滴善举,将化作温暖他们一生的灿烂阳光……”这是清远广播电视台“牵手愿望 温暖童心”主题公益项目的片头宣传语,平凡的言语却溢满温情。该活动历时近两个月,主办方通过用镜头讲述困境儿童的故事,派发了630份心愿卡,帮助他们实现小小的“六一”愿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众多市民观众的广泛赞誉。应该说,这次活动非常扎实地践行着一家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是媒体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运营的一次生动写照。
近年来,随着媒体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公益已越来越被视为传媒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其践行社会责任和促进自身经营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彰显。
媒体公益有助缓解社会矛盾。当改革与发展进入“深水区”、“矛盾凸显期”,在日趋成熟的公民社会现实语境下,社会利益的多元化,表达诉求的复杂化,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已构成社会治理的极大考验。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公益事业,无疑是有效缓解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因此,媒体的公益传播也正缘于这一社会需求。
媒体公益有助沟通广告客户。在现代媒体企业化经营的视角下,有媒体顾虑自我主导的公益活动会逼仄其广告资源空间。其实媒体大可不必担心,现代企业在企业公民责任的驱使下,更热衷于选择公益营销。由此,搭建公益平台将是媒体与企业广告客户共同话题下的重要沟通渠道。
媒体公益有助互动受众对象。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引致现在的受众对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获取信息传播的需求,他们的期望尤如时下的游客已从观光旅游到追求体验式旅游的转变,这倒逼着传统媒体需积极探索与受众对象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公益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与互动性,若精心运营,必能引起百姓广泛性关注、多层面互动。
以往,传统媒体参与社会公益更多的是遵循公益广告的传播路径。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主题性公益项目作为新兴形态,已日渐成为媒体重要的公益路径。缘于此,对于媒体如何运营主题性公益项目将是一项重要的新课题。从清远广播电视台这次运营主题公益项目的实践中,有四个显著的特点对媒体运营主题性公益项目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是善定位。与众多成功的公益项目一样,“牵手愿望 温暖童心”项目名称简洁,主题清晰,定位精准,时机合适,非常吻合“六一”儿童节少年儿童愿望需求的特征,容易引发社会关注、激励观众参与。
二是善策划。“牵手愿望 温暖童心”项目选择在儿童节前夕,与“记者走基层”活动相结合,作为岗位练兵活动。既有动员大会,又有活动总结综述;既有全面报道,又有个案深度挖掘;既有常规捐赠,又有选点互动。完全遵循媒体公益活动策划的前瞻性、时宜性、实效性、可行性原则。
三是善创新。“牵手愿望 温暖童心”项目避开公益慈善活动中捐钱捐物的窄化路径,独辟清远公益活动蹊径,选择实现幼小童心愿望作为立足点,其创新之道可窥一斑。
四是善运营。强化运营是所有公益活动的落脚点,“牵手愿望 温暖童心”不但精心设计安排活动内容,更由台领导亲自带队强化执行,全面落实跟进,整合媒体、志愿组织、捐赠资源及社会公众之间协作,建立起项目协作的双向流水线。
(2012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