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开封千亿“再造汴京”的新闻令舆论哗然。而在山西大同,另一场声势浩大、耗资上百亿元的古城再造计划却早在2008年就已展开。簇新的城墙,成片的废墟,见证着大同的“复兴”之梦。报道称,2008年2月,以热衷城建闻名的耿彦波上任大同市长。在调研仅十天后,耿彦波就拿出自己的城市改造规划,强力推行耗资上百亿元的“古城恢复性保护工程”,并扬言五年见分晓。一时间,古城复兴工程遍地开花,似乎要让大同瞬间“回到明朝”。(
河南开封市欲耗资重现千亿再造北宋“汴京”时期盛景之所以倍受质疑,是因为实现该工程将意味着十几万市民从老城区搬离、仅拆迁费用就要支付至少1000亿元。而山西大同欲耗资上百亿元重新“回到明朝”,则也同样制作了一个“将老城内的所有现代建筑都将搬迁出去”的大家手笔。然而这种备受质疑的古城再造工程,并非仅此两家:今年2月,西夏古城项目在银川市西夏区开工建设;苏州宣布将分段、逐步重点恢复、修建苏州“古城墙”;投资2亿元、占地1平方公里的骊靬古城复建项目已在甘肃金昌市开建;甘肃敦煌拟投资30亿元复建敦煌古城,以汉唐文化、丝路文化为主题,对历史城市格局、建筑文化、宗教艺术、商贸流通、民族交融、生活和娱乐等进行体验式还原和提升;河北滦县计划投资50亿元复建滦州古城,占地2000余亩,再现昔日滦州胜景;河南郑州斥巨资在闹市建成仿古城墙……
曾几何时,挺直了腰杆的中国人民开始了现代都市生活追求,在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领域搞出了个勃勃生机、天翻地覆。于是,拆了老城建新城、拆了旧居建高楼变成为了诸多城市的不变的主题和潮流。然而,随着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高楼大厦似乎已经不能代成为一方文化的象征,也难以吸引更多的游人撒钱观瞻。于是,不少地方的要职官员便从“穿越剧”中谋得了一些方略,看准了人们追求“穿越”的梦想,不惜耗费巨资也要让自己的城市“传阅”一回、与众不同一回。由此,天南地北、大河内外,“古城再建”便如雨后春笋一般活跃起来,并屡屡吸引着爆破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球。
“古城再建”,味着太多太多的城市建设必须“推倒重来”,意味着数十万市民的搬迁分流,意味众多的资源严重浪费流失。刚刚建起的大楼要实施爆破处理,刚刚修好的道路要重新翻建,刚刚稳定的居民要被迫搬迁,刚刚繁华的市场要关门消失……怪哉,这股古城复兴热的背后动因到底是什么?备受质疑的古城再造计划为何要一再出现、屡屡实施?
针对这样的一些问题,官方自有官方的解释,网民自有网民的观点。中国有句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位新官员上任,一定得干出一点不一样的事情,并以此来捞取自己的政治资本,以利于日后的升迁。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手段就是:推翻前任的计划,以彰显自己的伟岸。具体做法就是前任说要投资十个亿,到我这里就要投资一百个亿;前任说投资在河西,我偏觉得河东更具发展潜力。最后的结果就是空耗数年的基础,一切推倒重来。
大凡是推行“古城再建”的城市,其主要官员大都有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万丈豪情,也有让压抑千年古都重新辉煌的决心。至于百千亿造城最后换来的是什么样的日月新天,数百万市民的生活将何去何从,这或许并不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因为,充分挖掘当地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与当前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紧密结合,从而探索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文化繁荣之路,这就是他们冠冕堂皇的理由。而至于在投资巨大的工程背后,是否会存在着见不得阳光的黑幕、政绩工程之后他们将何去何从,我等草民也就难以知晓了。
重视古城保护、文物保护并无过错,但热衷于城市“复古”、抑或是生拉硬拽搞什么“古城再建”,显然是违背民意的虚妄之举。试问,有谁听说过哪个地方因是因再造历史而实现了经济复兴的?况且,文化繁荣是一项全民性的事业工程,设若没有了公众的参与,即便是造出再多的古城,又有何用?
“古城再建”,说白了不过是一场场的政治游戏、一场场的梦幻剧而已。假如各个地方都能将“古城再建”的这种豪情用在为民办实事上、能将“古城再建”的这些巨资用在改善民生上、能将“古城再建”的这种决心用在发展经济上、能将“古城再建”的这种执着用在尊重历史上……或许,他们所得到的,将不仅仅只是一个所谓的“文化繁荣”!!!
(李吉明2012年8月28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