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吉良:设立城管奖学金不必“妖魔化”


万吉良:设立城管奖学金不必“妖魔化”

 

730日《荆楚网》发表,《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媒体转载)

 

727日《扬子晚报》报道,传江苏丹阳城管子女上本科有奖,设立城管奖学金,部分网友对此颇有微词。报道称,“奖学金”系城管系统内募资用以助学,怕被“妖魔化”,官博急删相关“通知“。笔者以为,对江苏丹阳设立城管奖学金不必“妖魔化”。

其一,城管奖学金实际是扶贫帮困爱心助学,这种行为无可厚非。“城管助学金”主要是帮助丹阳城管系统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缓解入学困难,为本系统内贫困家庭的子女每年春秋季发放两次助学金(小学初中500/人次,高中生800/人次)。此外,还对考取本科的职工子女发放一次性奖励金1000/人次。

其二,“城管助学金”资金来源合法,也没必要“妖魔化”。 丹阳城管局一直有助困助学的优良传统,早期有“城管3+1爱心工程”,系统每人每月捐3元来扶贫帮困。在此基础上,2011年成立了丹阳市“城管助学金”。2011629日 ,丹阳市城管系统开展“城管助学金”爱心帮扶募捐活动,城管局机关和12个基层单位总共募集了55万元爱心善款。尤其让人感动的是,月收入不到2000元的省劳模、环卫工人王学凤,一次性将2000元劳模奖金全部捐出。

其三,就算江苏丹阳设立城管奖学金,丹阳城管子女上本科有奖,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只要这个奖学金的资金来源合法,没有私分之嫌,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对城管系统的子女有励志作用,适当奖励与资助,无伤大雅。

   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城管系统的事,易出现“妖魔化”,恐怕与城管队伍的形象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城管队伍形象不好,主要与城管执法人性化做得不够相关,城管暴力执法与摊贩打斗的事例,媒体时有报道。

城市管理的主要执法对象是“街头游击队”,他们都是社会弱势群体,为生计奔波,如果每个城管队员多点恻隐之心,人性执法,城管的形象也会好起来。

城管其实还包括环卫、园林、市政、河道、户外广告、路灯、废弃物处置中心等下属单位。他们不辞劳苦,辛勤工作,让城市变得越来越靓,市民还是有目共睹的。只要你真心做好了份内的事,大可不必担心被“妖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