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融资战略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可以利用的金融资源越来越多,某些熟悉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企业往往善于借助于资本的力量快速取得竞争的优势。我们已经见证无数的事实:在某些行业里,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不点企业,有一天突然脱颖而出,迅速成为行业领袖。把本来比它强大的企业远远甩在了后面,令所有同行感叹望尘莫及!这样,让那些传统的企业老板们赶到惊讶。2010年10月30日开启的创业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28家企业有23家在发展过程中通过股权融资壮大的自己,为最后登上创业板发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并在创业板上融到154亿资金,造就出74个亿万富翁。迄今为止(截至到2012年7月28日),中国大陆创业板已经有341家企业上市,我们研究了所有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其中80%以上的公司在IPO之前都引入过股权投资者(包括财务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或产业投资者)。同样,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为我们树立的榜样,海外上市的近250家中国企业,100%有私募股权基金的支持。这些企业上市后,又在二级资本市场融到了支持企业发展的巨额资金。

  后来的企业老板们应该弄清楚一个问题:是什么大力量驱动这样的企业后来居上?

  ——金融主导时代已经来临。在中国,深层次的资本运营时代已经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技术层面,人才层面的竞争,而进入更高层面的竞争——资本的竞争。企业之间竞争的胜负,并不取决于技术研发的速度和市场拓展的规模,而最终取决于企业融资的速度和规模。今天,企业的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形成,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风起云涌,企业融资渠道大大拓宽,一种全新的融资平台——股权融资正在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常融资渠道之外的帮们做到就是高利贷,因为高利贷的压榨,许多企业阴沟里翻船。过去十年来,中国大陆平均50天消灭一个亿万富豪,其中80%与高利贷关联。这从反面映证融资战略和金融主导之重要性。

  ——企业必须更新观念。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跟上时代的步伐,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家必须首先打破传统经营的思维方式。多数企业当下仍然处于一种传统经营状态:通过自身的盈余来扩大再生产,由小到大,慢慢地滚雪球式的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已经给成长中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即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快速发展,发展慢了就会被竞争对手吃掉。因此要发展就要融资,融资的主渠道是借贷,是债权融资。传统的借贷方式条件苛刻,让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本金和利息逐年加重,抵押物和担保资源已经用尽,企业压力巨大。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果企业家们还是停留在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上,不能洞察未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必然会错失良机,遗恨终生。

  ——选择融资战略决定企业未来的命运。传统经营模式是猎枪加土炮,借助于资本市场推动企业发展的方式是核武器的核爆炸。这种“核爆炸”的力量无比巨大,快速延伸,将在各行各业的产业链条上形成大规模的重组、兼并、合资、收购的浪潮,通过资本的力量将全球优势资源聚集到一起,实现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最大化。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主要靠的是“机遇加产品”;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本质特征则是“资本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