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一大早,位于三村乡政府所在地附近的黑树林综合交易市场人头攒动,很多附近的村民都集中到这里。走近一看才发现,他们都是在交易自己初加工好的茶叶。在三村乡,茶叶是很多村民致富的一大依靠。据悉,该乡已经发展了两万余亩茶叶。
产业培植是综合扶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村乡的茶叶和垤玛乡的冬季农业是此次扶贫攻坚中大力培植的产业。目前,这些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将是垤玛、三村两个乡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随着山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将会不断发生改变。
正在崛起的茶乡
三村乡大梁子下寨的一片梯田里,一株株茶苗正在抽芽,待长大之后,这些茶苗将会无偿地提供给乡里的村民栽种。茶叶是三村乡综合扶贫中的一个重点培植产业,党委、政府准备继续深度开发,发展壮大这一产业。
负责培育茶苗者叫师正元,普洱人,种植茶叶20余年,掌握了一定的种茶技术。师正元说,今年由于天气干旱,茶苗的成活率较往年有所降低,如果按照往年的气候看,他培育的茶苗可以栽种2000亩左右,但今年最多仅能栽种1500亩。
三村乡与普洱市的墨江县接壤,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与普洱市差不多,具有栽种普洱茶的条件。三村乡的茶叶品质还不错,深受市场欢迎,价格比周边地区卖得高。师正元介绍,他现在所培育的茶苗叫普洱零牙100号,是目前最受市场欢迎的品种,比较适合三村乡的土地和气候。
在扶贫攻坚过程中,三村乡党委、政府着重从实干要效益,并切实为百姓的发展出谋划策。
三村乡党委副书记李智晶介绍,在条件较好的村委会,已经建立了党支部茶叶基地,通过亲自培育和管护,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为当地百姓进行指导,让百姓看到政府的决心和诚意。在三村乡的乡村道路边,随处可见茶园,这一产业在该乡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虽然百姓的热情调动起来了,但是这一产业的培育和打造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 在达到一定规模时得进行深加工,最好能打造出三村的茶叶品牌,才能提升其价值,这些工作还需要下很大功夫。”李智晶说。
向梯田要效益
以前,梯田的价值主要在于种植水稻,其产生的效益也很有限,但是在这次综合扶贫中,三村乡党委、政府竭力拓展了梯田的价值,大力发展梯田产业,向梯田要效益。具体做法则为,政府无偿提供空心砖帮助村民修田埂,让村民在空心砖的空隙间栽植辣椒、白菜等日常生活需要的菜肴,同时还免费提供鱼苗,让村民在种植水稻时还可以养鱼,增加了梯田的产值。
三村乡政府所在地的田房村村民李陆拾积极响应政府的这一号召,大力发展梯田产业,并尝到了甜头。他说,政府补助修建田埂后,为百姓省去了很多功夫,这一模式也让村民们耳目一新,以前从来没想过可以这样有效发挥梯田的作用,现在,吃菜比较方便,可以直接到梯田里去摘,吃鱼也不用买了,省去了很多开支。
现在,除了积极发展梯田产业,李陆拾还种植了茶叶,自己酿酒,政府还帮助其建起了猪圈和太阳能,他觉得政府的政策切实惠及了很多村民。
“今年刚在全乡推广了几十亩梯田产业,还没见效益,很多村民都在观望,如果能取得效果,这将会很快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李智晶说。
村干部带头“试水”
在三村乡,有很多土地都是小块小块的,分属各家各户,单一种植,其效益较低,但是如果把这些小块的田地连起来,扩大种植规模,其效益就会增加很多。
在坝木村委会,就一个人敢于尝试,第一个承包了200多亩土地,规模化种植辣椒,这个人就是坝木村党总支书记滕荣金。2011年2月,他率先在坝子承包了100亩田地,种植灰山药和姜,获得了丰收,并在相继的2年里,滕荣金扩大种植规模,尝试种植韩国指天辣椒一举成功,目前已经发展到260亩。
在滕荣金的带动下,部分村干部、村民也纷纷效仿,发展种植冬早蔬菜。据悉,在综合扶贫开发中,三村乡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探索试行的“村干部建基地,基地引示范户,示范户带群众,群众造规模化,规模化保增收”的新模式,有效拉动了产业的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在三村大地上涌现出了滕荣金、张伟剑、李哈斗、周牙里等一大批党员干部带头致富人。
滕荣金介绍,在三村乡要发展农业还是比较困难,因为这里交通闭塞,运输很麻烦,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种植后,才会有采购商直接到乡里采购,目前,他正试着扩大规模,让这一农业项目得到更大发展,惠及更多村民。
引导村民勤劳致富
“经过深入农村调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发现垤玛的很多土地还未发挥效益,甚至有些只要经过改造一下就可以耕作了,但是却闲置了,于是,在综合扶贫中,政府大力推进全乡的中低产田改造。”红河县农科局副局长、垤玛综合扶贫指导组组长胡自来这样说。
胡自来介绍,这次改造田地就是要提高这些土地的产值,预计平整稻田9000余亩,现已经完成了1000余亩,在平整中,政府还帮助修好田边沟渠,以方便灌溉。
在本次综合扶贫中,政府也大力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冬季农业,这不仅增加了土地的效益,而且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政府的带动下学会勤劳致富。目前,垤玛已经发展了近4000亩冬季马铃薯,1000多亩蔬菜,惠及了8000多农户。
“除了农业,垤玛的养殖业也独具特色,垤玛的小耳朵猪肥而不腻,深受市场的欢迎,垤玛的焖锅酒也很地道,经济价值较高。垤玛的很多村民一边酿酒,一边养猪,酒糟可以喂猪,这也是一条致富道路,只要村民勤劳,致富的途径也不少。”胡自来说,目前,垤玛乡已经引进了一家企业大力发展小耳朵猪养殖。
发展机遇
胡自来说,农业产业化是很多山区正在探寻的一条发展道路,而这些具备资源的山村,只有农业的产业化才能发挥土地的价值。而垤玛和三村都具备农业产业化的优势,缺乏的只是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拓展,只有这些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山村经济的发展才会发生巨大变化。同时,我国正在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对山区乡镇也是一大机遇,农村的很多资源将会被盘活,很多项目也将会落户山乡。
在三村乡下达洞村,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政府投资为村民建好了炉灶和猪圈。农忙时,这些村民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农闲时就到城里和周边乡镇打工赚钱,村民的生活正在一步步改善。
“无论是垤玛,还是三村,此次综合扶贫都是一次巨大的发展机遇,而抓住这一机遇,就能推动山乡的快速发展,让更多农民在这一次扶贫中彻底改变命运。垤玛、三村两乡位于红河、普洱、玉溪三州市交界处,曾经是交通闭塞、发展滞后的贫困山区,但现在经过综合扶贫的深入开展,这一地区的区位优势将不断显现出来,曾经的劣势将会转变为优势,山乡巨变将不再是梦。”胡自来说。
记者观察:发展的关键是人
“我的梦想是找一份好工作,努力挣钱,去改变我们村。”中国梦想秀第3季20120608期中,一位来自湖南省通道县独坡乡大众完小的小女孩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哭泣着说。从孩子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其对村子现状的不满意,并努力寻求改变的迫切心情。
在本次采访中,记者也真实地感受到,要改变一个地方的经济水平和生活状态,关键还是要提升人的素质。山区乡镇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者相辅相成,又互相促进。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各种观念跟上时代步伐,农业和农村的问题就相对好办了。当下我省大力推进的 “四群教育”,也主张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维护群众的利益。
农村劳动者素质较低是垤玛、三村两乡的共同特点,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无力供子女上学,而且,就业难度的增加,使很多村民产生 “读也白读,毕业还是找不到工作”的思想,导致教育不被重视。
从历史原因看,垤玛、三村两个乡长期与外界封闭隔绝,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甚至产生 “等、靠、要”思想。大多数人没有找到致富门路,只能靠土里刨食维持生计,或者仅仅依靠体力劳动外出务工,赚取微薄的收入。改变人的观念,提升整体素质还是这两个乡镇发展亟待改善的重要内容。
但这些山区地方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政府引导正确,群众观念更新,垤玛、三村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本次政府综合扶贫的深入开展,无疑为这两个乡镇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而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垤玛、三村两乡的村民素质也会逐渐提升,进而让人口变人才,进而让人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之后才能保障民生,带动山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