垤玛三村综合扶贫一周年观察(中)咪尼“蝶变”


在红河县三村乡咪尼新村,很多群众正在忙碌着修建各种公共设施,村民准备在村子背后修建一个新坝塘,以方便村民用水。咪尼新村的房子大部分已经装饰一新,也有几家正在建设中,其中,白光斗三兄弟的房子最后建设,经过一年的综合帮扶,三兄弟学会了很多技术,硬是靠着自己的双手把3幢房子建了起来。随着这三兄弟新房的竣工,咪尼村74户270人将彻底告别居住低矮、破旧土坯房的历史。
    三村乡党委副书记李智晶说,自从去年垤玛乞讨事件后,州委、州政府加大了对垤玛和三村两乡的扶贫力度,而咪尼新村就是三村乡综合扶贫的缩影,这一项目的推进不仅密切了党群关系,而且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
    遥远偏僻的咪尼
    三村乡地处黑树林地区(黑树林地区指我省普洱、红河、玉溪三州市的墨江、红河、绿春、元江4县结合部,李仙江上游的哀牢山纵谷地带,包括墨江县的那哈、龙坝乡和红河县的垤玛、三村4个乡),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发展一直滞后于很多发达地区。
    长期以来,黑树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贫穷落后,为生存而引发的山、林、水、土权属纠纷不断,据史料记载,黑树林地区的纠纷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这一地区时有群众性械斗事件发生,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秩序和社会稳定,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三村乡坝木村委会的咪尼村则是地处黑树林中更加隐蔽的村子,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村落。 
    咪尼村坐落于两山之间,村前就是一片低洼的谷地。村里全是土坯房,不牢固。
    记者到访该村时,村里的很多房子都已破旧不堪,部分房间只剩下最后一堵墙,村民都搬迁到新房里去了。
    村民李寿崩老人今年已85岁,她家的新房已经建好,但还未装修,她暂时住在老屋里。记者到访时,老人正守望在家门口,仿佛在期待什么。家里暗黑一片,设备极其简陋,一头猪与人住在同一间屋里。在老人家被火烟熏黑的墙壁上,贴满了孩子的各种奖状。
    咪尼村背后长满了竹子和绿树,山间时有清泉涌出,咪尼村村民的饮用水就是山里流出的清泉。咪尼村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6公里,曾经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
    困境中的机遇
    2007年,数日大雨后,咪尼村东侧的山体滑坡,危及整个村庄。这一状况顿时引起了州委、州政府的重视,随即决定对这一村落进行整体搬迁,咪尼新村地址就选在该村背后的山顶上,在这里建设一个咪尼新村。
    经过几年的建设,尤其是在过去一年的扶贫攻坚期间,咪尼新村的建设顺利进展着,整个村子及各种基础设施很快建好。
    “要是没有政府的投资建设,我们自己无论如何也不敢想像会有今天的好生活。”咪尼村村民李者沙说。
    李者沙家经济状况不好,建房的事情拖了很久,但后来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最终建起了新房,但是刚建好,还没装修,他只得暂时住在潮湿的老房里。6月初,连续下了几场雨,李者沙的老房子在大雨的洗刷下不堪重负,屋顶破了一个大洞,家里的大半个堂屋顿时成为“汪洋”。记者到访时,其家里的地面还布满了稀泥。
    老屋虽然不好住,但是李者沙并不太难过,因为新房已经建好,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在李者沙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的新房,一幢刚建好的两层楼小洋房坐落在山坡上,支架都还没有拆除。李者沙说,等新房装修好就搬家,他很喜欢咪尼新村的环境。
    山顶的新村庄
    在咪尼新村村口,政府投资修建了一座台阶,从台阶上去,只见几位村民正在专心致志地修建坝塘。
    据悉,这一坝塘之前是村子的一个小水塘,装不了多少水,后在村子建设规划中,党委、政府充分考虑到村民的用水需求,于是决定把这一小水塘改造为坝塘,目前已近尾声,村民们正在进行扫尾工作。
    “一年的综合扶贫中,三村乡的变化很大,但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咪尼新村的建设。
    这一村子已经从狭小的谷地整体搬迁到山顶,各种设施建设齐备,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各种生活设施都得到了完善。但是如果没有群众主动投工投劳,村里的坝塘、水沟等公共工程估计还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李智晶说。
    李智晶负责咪尼新村的建设工作,由于长期蹲守在村里,和村民关系很融洽。李智晶介绍,咪尼新村的建设中,群众的参与度很高,很多村民对政府的这一民心工程都心怀感激,对公益事业比较热心。
    从咪尼村到咪尼新村,就是从坡脚到坡顶,距离并不远,但是其居住环境差别很大,仿佛从原始森林古村落一步跨域到设备齐全的新农村。
    李智晶介绍,整个村落设计独特,整体布局较好,充分考虑到了村民的需要,这个村子不仅有主题建筑,还有很多绿化带,以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俨然一个坐落于山间的别墅小区。
    三兄弟的新房
    李智晶介绍,咪尼村异地扶贫搬迁项目是三村乡综合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工程,项目的最终落实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最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另外政府的政策很优惠,每户搬迁费补偿2.5万元。白光斗、白七者、白哈伟三兄弟都还没有结婚,也积极争取了这一政策。
    因为三兄弟经济困难,没钱请工人,三兄弟互相帮助,主动向别人请教,学习砌砖和浇灌等技术,掌握了多项技能。最后,三兄弟自己砌砖,自己浇灌,每人都建起了一幢新房。
    李智晶说,很多群众在这次搬迁中都很积极,他们在干活中学习,并通过学习提升后再去实践,充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整体素质。
    “政府的政策很好,非常感谢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在这次搬迁中,我已经学会了自己砌砖和简单的浇灌技术。”白光斗说。
    咪尼村曾经山体滑坡、道路泥泞、人畜共居,贫困和落后一直困扰着村民。
    “和以前的咪尼村相比,如今,这里发生了让人难以想像的变化,咪尼新村实现了华丽转身,不仅各种基础设施得到完善,而且人们的整体思想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李智晶说。   

 

■记者观察:山乡脱贫亟待关注

“7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已经有很多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着一副棺材。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说因为太穷了没有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500块钱让他拿回家。他说他讲这个故事给我听是要告诉我,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这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柴静在一次演讲中讲述的采访温家宝总理的经历。
    咪尼村的旧貌还矗立在老地方,整个村子找不到一幢像样的房子,都被定为危房。当看到85岁的李寿崩老人静静地守着破旧的屋子时,那种固守山区致富无门的无奈和酸楚全部写在了脸上。当很多人都在质疑他们人畜同居、不讲卫生时,是否考虑到农村资源的奇缺和改变现状的艰难。当很多人都在抱怨上班时间太长时,是否有人关心过这些土里刨食者每天工作很久却依然仅能获得微薄收入。
    很多地方的贫穷并不是老百姓不够勤奋,而是他们面临的环境复杂或者是没找到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甚至有的村子普遍文化素质不高,除了土里刨食,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
    咪尼村遇到了好的机遇,赶上了好时候,州委、州政府花费巨资进行综合扶贫,并帮助村子建设新的村庄,全面扶贫济困。从当地的发展状况看,这一扶贫工程获得了村民的认可。
    我州是一个农业大州,在很多类似垤玛、三村乡的偏远山区,他们也需要发展,也需要帮扶,不仅需要硬件投资,更需要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农业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让这些村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获得发展机会。
    也许类似三村乡这样的偏远山乡发展困境还有很多,都亟待关注,但这些复杂的矛盾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只要思路对了,机制活力,山乡发展的机遇也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