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人本主义的萌芽


  1. 我说的中国企业中的人本主义的萌芽,是指将企业的所有员工,当成自主的人、平等的人、有尊严的人、市场化的人、契约化的人、自我担当的人、自我驱动的人、有制度意识和职责意识的人。

  2. 欧洲历史上的人本主义,所对应的是“神本主义”,提倡人本主义,就是摆脱“神”的尤其是神职人员的控制,让人成为自主和自由的人;中国历史上的民本主义,所对应的是“皇本”和“官本”,那种民本,绝对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人本”。

  3. 我们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其乐融融”的氛围,但这种氛围不是人本的氛围,而更像“家本”的氛围。在一个貌似其乐融融的“家”中,人人都很无奈。

  4. 中国典型的家文化,只能产生出权威文化和道德文化,所对应的是权威的命令和道德的“教化”。无论是命令还是教化,都基于不平等的地位,都是自上而下的,基本上谈不上平等和有尊严,当然也无法产生员工的自主和自我驱动。

  5. 不用再去孜孜以求“中国式管理”了,我们现在所在做的,难道不是“中国式管理”吗?而如果没有员工个体的自觉与自由,再好的“中国式管理”,也就是一虚无缥缈的概念而已。

  6. 中国企业管理中的人本主义萌芽,来自开放以来的睁眼看世界,来自国民自主意识和自我权利意识的觉醒,来自年轻一代朝气蓬勃的创造力和自身权益的张力,也来自许多企业管理的现实困境。

  7. 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使得一些企业的生产力困境进一步凸显。由过细的劳动分工带来的员工“机器化”、工作技能单薄低下、工作毫无创造性和乐趣、归属感差,以及人文关怀的缺失,加剧了员工的反生产行为。而这些,恰是人本主义“被迫”萌芽的必要条件。

  8. 人本主义,就是把人当成平等的人,而不是奴才;把人当成自由的人,而不是你的家人或家丁;把人当成市场的和契约的人,而不是兄弟姊妹;把人当成有创造性的人,而不是干活的机器;把人当成能够有自我意识、能够自我驱动,而不是“群氓”;把人当成有尊严、值得尊敬的人,而不是可以呼来唤去的“狗”。

  9. 人本主义的实现,不是脱离制度的自由放纵,也不是无原则的慈善。人本主义的基础,一定首先是基于平等的、尊重双方权益的、市场化的、通过谈判达成的企业的制度体系,以及在运营过程中契约各方对制度的尊崇与奉行。非如此,人本主义将成为无本之末。

  10. 以权威命令和道德教化为根本的管理模式,恰是造成目前诸多企业管理困境的原因,而倡导人本管理,将是揭开这些管理“死结”的最好方法。

  11. 人本主义的萌芽,不仅仅需要企业和企业家的觉醒,更需要员工的全面进步。一群羊,无法避免被狼驱使的命运;需要英雄的群体,也一般会成为由英雄驱使的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