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不审行不行”的讨论不了了之,“IPO停不停”的疑惑一样无可奈何。
“IPO停不停”的问题,其实不过是为惨遭竭泽而渔的市场寻求休养生息的机会。然而在“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定位面前,这退而求其次的“IPO停不停”,显然也就只能是鸡同鸭讲,痴心妄想。
在这个世界上爱什么,恨什么,都是有前提、有条件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IPO“停不停”的问题,也不例外。
在“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条件下,IPO为圈钱寻租者提供的是一夜暴富,而给投资者带来的则是一贫如洗。因此,爱之者当然恨不得它成为永动机,而受不了的人们则无不希望它赶快停下来,哪怕只是暂时停一下,让人喘口气。
这里面,决定一切的是利益。不同的爱和恨,反映着不同的利益倾向和利益选择。对于眼里只有IPO“资本市场世界第一”的人来说,对股市走势连续数年“熊冠全球”无动于衷,也是不奇怪的。
证监会一直也在进行市场调查,但是,为什么一听到有人说“资本市场的改革不能在市场停止运行的条件下进行”就如闻伦音、如获至宝,却对“停一停”IPO融资的强烈呼声充耳不闻呢?
这充分反映了不仅对“IPO审不审”或“停不停”的决定是有选择性的,所谓的投资者沟通也是有选择性的。无论是此前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推出的对“新股不败神话”的声讨,还是这次成都座谈会对靠停发新股解套的批评,说穿了,与其说是来自投资者群体发出的呼声,还不如说是刻意排斥不同声音的“被代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道不同不相与谋”,此其谓也。
停发新股也许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治本之策,但在我国股市既往的历史上,325点、998点、1664点等历史大底的形成,无不曾经伴随着IPO的暂停。今天,人们之所以再度强烈呼吁IPO来一个“stop”,谋求的也不是行政干预下市场环境非实质性的暂时改善,而是对于更为坚定、更为彻底的市场改革的期盼。
如果按照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的说法,现在新股发行已经实现市场化,因此要不要停应由所谓的“市场”去选择,这岂不是等于说,只要一个新股发行出来还有人认购,那么,不唯“停不停”的问题不复存在,就连人们所急切期待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也将变得没有需要或没有必要了吗?
这样的说法,显然是非常荒唐的。
没有比把新股发行该停不停,以及新股发行制度该改革而不改革的责任,统统归咎于投资者更显荒谬的了。事实上,以圈钱寻租为能事的新股发行对市场的任何破坏,不仅在于对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破坏,而且,它所刻意造成的投资者无利可图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所破坏和摧毁的乃是市场整体运行机制,才是真正致命的伤害。那种认为市场不缺资金所以不需要暂停IPO,甚至新股破发反而有利于启动市场化机制的说法,如果不是欺骗,就是别有用心。
当然,IPO的停一停,其实不过是证监部门的一种姿态,于积弱已久的中国股市,并不会带来大的改变。中国股市的根本出路,并不在于IPO停不停,而在于“IPO审不审”。
IPO“停不停”是一种态度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