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需求就找到了利润


  在经济学里,“买”是经济链条中的关键一环,也是一个重要支点,因为需求决定供给,即“买”决定“卖”,没有“买”就没有“卖”,所以发现了消费者的偏好,就发现了需求,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利润。

  发现需求就找到了利润

  最近,在一次饱览神农山山水的旅途中,偶见一中国电信的公益户外宣传牌,上面写着“光缆无铜取之无用”八个大字,这是中国电信统一制作的。在宣传牌上,“光缆”两个大字醒目地印在中间,两边分别竖排着“光缆无铜”和“回收无用”。

  “光缆无铜”即不含值钱的金属,便无人收购,无法出售换钱,于是,“取之无用”,最终便无人盗割供货,以此达到保护通信线路之目的。其实,这其中蕴含着这样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道理:在社会经济中,没有买就没有卖,或者说,只有有人买了,才会有人卖。我们平常说经商做生意就是做买卖。买在前,而卖在后。中国电信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没有买就没有卖”的经济学道理,通过控制买,最终做到减少卖,或杜绝卖。

  本人在澳大利亚和爱尔兰做访问学者期间曾发现,没有人偷盗路面上的自来水和污水系统的窨井盖。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当地实施的是日常生活废品无偿回收制度,城市里根本没有直接给居民付钱从其手中收购废铜烂铁的回收站;城市居民自觉按照政府要求将垃圾严格分类,免费提供给政府处理。因为没有买就没有卖,金属井盖都安然无恙。影星成龙所做的保护老虎等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其广告词就是“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显而易见,这则广告仍然依据的是“没有买就没有卖”的原理,期望以控制买,来减少卖,最终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

  需求决定供给

  经济学家凯恩斯把这样的道理放大,提出了他的宏观经济理论。凯恩斯认为,在经济非充分就业即存在闲置的生产能力和资源的情况下,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就业总量和财富总量或 GDP,即最终卖出的商品和劳务量,取决于各个支出单位计划并且能够买入的商品和劳务量即总需求。其中道理简单得就像在柴米油盐充足的情况下,家里究竟需要几个人做饭,以及做多少饭,唯一取决于有多少人吃饭,以及要吃多少饭一样。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所谓“需求管理”,其实就是通过管理和调控“买”,来影响“卖”——GDP和就业水平。

  宏观经济调控者要聚焦于买。企业是按照市场订单,即经济中各个支出单位的买,来组织生产活动的。经济中各个支出单位买得多,企业投入的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就多,商品和劳务产量就大,最终也就卖得多,结果是 GDP和就业水平就高。于是,当一个存在就业压力的国家或地区,希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时,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采取措施刺激买,即我们所说的内需和外需。只有增加了总购买量或总需求,才能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要聚焦于买。比如,房地产价格调控。价高者得是市场的基本规则。只要有人出高价买,就必定有人按高价卖!地王频出,地价不断被刷新。有人敢于购买天价地,是因为他预计可以售卖天价楼,之所以可以售卖天价楼,是因为有人购买天价楼。只要有人能够通过房产的交易将脏钱洗净,只要有日进斗金者笑傲房市一掷千金,一句话,只要有不在乎价格的买,就会有天价的卖。因此,抑制房价和降温楼市的釜底抽薪之举,乃是规范和抑制房产的投机性和洗钱性的买。遏制了非理性的买,才会遏制非理性的卖,才能有助于遏制高房价和房地产业的疯狂。

  企业家要聚焦于买。经济学里有个术语叫“消费者主权”,说的是在市场经济中,是消费的需求偏好,决定着资源配置的结构和产品供给,即需求决定供给,或者买决定卖。是的,就当今的技术水平和经济环境而言,对企业成败具有关键影响的不是生产而是销售;生产出产品是不成问题的,而关键是有没有人购买其产品。经营管理中所谓开拓市场无非是增加买者。

  发现需求就找到了利润

  所谓企业家要对市场敏感,也就是对买者的偏好及变化要敏感。优秀企业家要能及时发现和归纳买者的偏好,然后高效率配置资源,生产满足其偏好的商品和劳务,达到获得利润的目标。1979年,中东局势突变导致油价上涨。美国消费者对轿车的偏好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偏爱宽大气派型的轿车,转向了节油型小巧的轿车。当时美国汽车制造商并没发现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而日本则迅速生产出小巧节油的轿车,大量进入美国的桥车市场,最后美国总统都不得不对美日间的汽车生产和贸易进行干预。可以这样说,在商业经济社会里,对消费者主权的尊重,就是对投资人或股东权益的尊重。

  当然,那些具有创意和进取精神的企业家,在消费者偏好引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不会被动地被消费者牵着鼻子走,他们会通过强有力的营销行动“矫正”,甚至“塑造”消费者的偏好,从而达到创造市场的目标。比如电视片《公司的力量》中说:“如今,各种各样的公司并存于世,它们的产品不同、规模不同、目标不同、管理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它们承载着人们各自的梦想和创造。”公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它告诉我们如何挣钱,并教给我们怎么将钱花出去;它引导我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甚至最私密的个人事务——恋爱、结婚,也逐渐由公司帮助打理……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光是制造出令人满意的香皂还不够,还必须诱导大家洗澡,于是,公司发明并传播了体臭和口臭的概念。有人说需求决定供给,但公司不墨守这个成规,公司创造了需求。不过,请不要乱了“买决定卖”的逻辑。即便这样说,现代大公司可以通过强有力的营销攻势,影响消费者的偏好来创造需求,即卖创造买,或者公司创造了需求,但这种营销攻势毕竟最终还是要落脚到消费者“愿意买”这一点上。消费者若不愿意买,一切营销策略和手段都白搭。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切记,只要生产有人愿意且买得起商品和劳务,就必定有市场。

  总之,“买”是经济链条中的关键一环,也是一个重要支点。不管是宏观层面的政府经济调控,还是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管理,都需要重视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