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哲学的精华:道合天地,中正为法,进退有时,损益有度。刚健自强,厚德载物,乐天知命,宠辱不惊。
1.中国文化的宗旨是教人做“君子”。君子乃有德有才之人,“居庙堂之上则忧其君,处江湖已远则忧其民”,是君子之德。君子有德有才,亦须有时有位,待时而动,有位可成治国治世的大德。
2.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小人谋食,君子谋道,小人言利,君子言义,小人身穷,君子道穷。利用《周易》算卦谋财者,乃为小人,利用周易害义害人者,更为小人。为君子谋划处世治国之道,是周易的根宗。
3.天地之道乃为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就是变易生灭之道,“生生之谓易”,就此而言之。人事之道乃为进退选择之道,选择进退之道,就是损益成毁之道。进退选择应合天地之道,方有损益成毁之效。
4.《周易》贵中、贵正、贵时、贵位,“中正”是“时位”的要求,得时得位为中正。阴爻居阴位,阳爻居阳位,即为“得位”,得位为“正”。“中”则有“时中”与“位中”之分。所谓“位中”,就是位置之“中”,就每一卦而言之,就是处于全卦的中位,即三爻和四爻,三爻和四爻就是标示人道进退选择之爻,人处于天地之中位,所以有进退选择之必要;就上下卦而言之,就是处于上下卦的中位,即二爻和五爻,二爻是地道之“中”,宜用阴爻,所以是“阴位”,故以阴爻居中为最好,是为“柔中”;五爻是天之“中位”,宜用阳爻,所以是“阳位”,故以阳爻居中为最好,是为“刚中”。从《周易》的整体思下来看,“贵中”,就是贵二爻和五爻,无论是“柔中”,还是“刚中”,都是“中”。“中”优于“正”,高于“正”。因此,除初上二爻之外,其他四爻全是“中”。所谓“时中”,就是处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如果把一卦的六爻看作是事物的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初爻和上爻则是这一发展过程的两个极点。初爻是无时无位的君子,应遁世无闷,待时而动;上爻则是高亢位危的君子,位极而返,应无为处终。二、三、四、五爻则是处于过程之中,应选择进退,损益有道。因此,《周易》的根本思想,就是处正位以达中和,谋正道以求发展。“正”言“德”,“中”言“状态”,“时”言“时机”,三者的统一,则是天地人大系统的和谐状态。
5.损有余而补不足。“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损益之道为阴阳之道,阴阳为“二”,多则位余,少则不足,损去多余的东西,即为“则损一人”,增益不足的东西,即为“则得其友”,达到宜合的状态,则是“二”,就是阴阳的平衡与协调的状态。
6.“君子藏器在身,待时而动,何利不有?”器者,术也,处世治国的本领也。君子掌握了处世、养生、治国的本领,等待时机,大展拳脚,这是大吉大利的事情,没有不吉利的。
7.“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正义明道是人生的根本追求,谋求道义的正当性,是超越于功利之上的仁德。人生不是不要谋求功利,而是不要以功利损害道义。要以道义的追求为首要,以功利的谋筹为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