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清风寨,是在中学读《水浒传》的时候;穿越清风寨,是在今年的这个五一节;真正一窥清风寨地理、地质景观全貌和历史传说,是在4月29日徒步穿越这座青山古寨之后。这天早6时许,我们一行14人相约,乘三辆私家车自驾前往清风寨,进行了一次徒步大穿越,历时10个多小时,穿越清风寨、巴西谷,全程约18公里。其间穿越的艰辛与一路欣赏自然景观的喜悦、古老清风寨的历史传说与护林员老胡对清风寨那孩子般的大爱和古道侠义情肠,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穿越清风寨巴西谷
车行一个多小时,大概上午7点20分左右,到达清风寨山脚下的许家村。下车各自检视装备完毕,就开始了我们的徒步穿越之旅。
据施耐庵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水浒传》记载:清风寨是宋代水浒名将---神射手小李广花荣的驻军处,被誉为水浒第一寨,位于青州城西南十二公里处的王坟镇东部的青山上。一进青山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浅绿色的巨幅宣传画,上书“清风寨生态旅游景区平面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要介绍了清风寨的概况和未来生态旅游规划方案,按照规划设计,清风寨未来景区将以深度挖掘水浒“侠义”文化思想为内涵,以建设水浒文化区、农业观光区、休闲度假区、山寨风景区、生态森林区五大园林为主题,以清风寨6平公里为核心、以方圆20平方公里为主景区,最终经过3期投资建设将建成总面积达57.5平方公里的清风在生态旅游风景区,届时整个清风寨将会给登临者呈现出“青山日出、奇石戏海、古寨探幽、云梯仙境、三门洞开、万滴神泉、暮鼓晨钟、田园风光”的美丽景观形象。宣传画上的景区规划和沿途旅游观光路线图,给我们这次登山穿越清风寨提供了较为详尽的概貌认知。
沿着尚未开发的羊肠小道,我们一路蜿蜒蛇行,向上攀爬,只见山脚下成片成片的山楂树在春日的阳光里正长得枝繁叶茂,含苞未放的枣绿色小花散布其间,星星点点,煞是好看。据有的驴友说,这山楂树很能结果,一棵山楂树能结200多斤果实,等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时,漫山遍野的山楂挂满枝头,老远就能闻到山楂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一路上行,渐见柿子树、核桃树、山杏树随风相迎,脚下青草碧绿,不时还会出现各种不知名的紫色、黄色或粉红的小花,引得同行的女驴友们一个个驻足欣赏、兴奋不已。
由于此前有过博山桃花溪登山的经历,所以这次穿行清风寨并没有感到特别辛苦,自山下到登上清风寨,驴友们一路攀援、一路说笑,在仅有咫尺之宽的盘旋山路上行走,或在茂密的松涛林海中乘着林茵缓缓而行,大约2个小时的行程,就远远看见对面半山腰处一面红旗,迎风招展。熟悉底情的同伴告诉我,那就是传说中的清风寨所在地了。胜利在望,大家不觉渐渐加快了登山的速度。迎着薄曦的朝阳,只见许许多多石块堆积而成的城墙,弯弯曲曲地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顺着石头城墙游弋视线,一间或数间同样也是用石头砌成的或大或小的房屋,散布在石城墙的内侧,在阳光下散发着土灰色的亮光,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山寨的雄伟壮观和辉煌。
渐近山寨,在飘扬的红旗的下方,我看到一个约三十五六平方米的石屋,据说这石屋就是当年花荣任知寨时的议事会大厅了。在石屋的右侧,只见一个个头不高,头戴橘黄色安全帽,身着消防服、约50来岁的男人,远远地站在那里迎接我们。同行驴友告诉我,他是护林员老胡,一个待人热情、心肠很好的人。远远看到老胡,很多熟悉他的老驴友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这老胡对我们一行也显得非常亲热,说东营来的都是朋友,一大早他就给我们炖上了柴火鸡,还说今天一定会让我们在山上吃上最可口的美味。
按照老胡的安排,我们登上山后面一片布满松林的山脊,到了上面才发现这确实是一个美妙的所在:对面与玲珑山相望、东北处则是著名的云门山,整个山脊植被茂密,平滑石板光洁可人,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杂花野树生在悬崖峭壁之间,景色非常险奇优美,更有山风习习,不仅是观景休闲的好去处,而且还是纳凉休息的绝佳所在。
也许是曾经不止一次地来此穿越吧,老驴们在意的并不是这里美丽风景,更多关注的则是对户外体能的锻炼和穿越过程的体验。几位驴友听说山后有两个山洞,不仅激起了探险的欲望。在护林员老胡的指点下,七八个胆大好奇的驴友,小心翼翼地下探数十米,终于找到了那两个隐蔽的山洞,他们有的分析这洞的大小深浅,有的猜想山洞当年到底是何人居住。正在我们迷惑不已的时候,还是护林员老胡说出了真情,这两个洞原来是山上的和尚夏季乘凉和日常修行的地方。据说原来里面还有石桌、石凳,但驴友们进去之后,却什么也没有发现,里面只是空空如也。不管怎样,毕竟通过探访,我们知道了其中的究竟。
由于第一次到这里,我显得比老驴们更兴奋一些。在大家小憩的档口,我相约同行的好友一起,就近欣赏美景、拍照合影,兴尽处,还将偶然发现的小野花放在鼻子下嗅闻一下,或者用数码相机来个小特写,想把这满山春色都统统収藏在我们的相机里。中午就餐,照例简约而欢畅。老胡专门为我们炖制的一锅原味柴火鸡、两盘美味的小野菜、几根大葱、驴友自带的内蒙牛肉干、豆腐干、花生什锦菜、落饼、煎饼等,大家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赞美肉味芳香,肉汤正道。山野之趣,直接胜过平日宴席。吃饭完毕,我们又友好地邀来老胡与我们合影留念,摆出各种自然随意的造型,一起把集体形象留在了这风景秀丽的清风寨上。
原以为吃晚饭下山就是归途,不想大家都兴致高昂,决定再穿越两座山峰,这一路上上下下,才知道真正的考验是在下午。当走下清风寨北山的返回途中,我们踏着松软的泥石小径和依稀可辨棉柔的狭窄草路,步履轻快地一路前行。前面忽然传来: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原路返回。错愕之际,老驴告诉我:别信这些,都是驴友开玩笑。户外没有错道,错了就按错道走,继续前行。说笑之间,迎面一座险峻的山峰已是横在眼前,或许是中午的鸡汤发生了作用,大家抖擞精神,完全不惧山高、道险、树针扎刺,互相鼓励着望山上爬去。大约50多分钟,我们终于柳暗花明过险途,所过之处皆树林荫蔽,草色青青,槐林飘香,间或也能听到远处山鸡“咯哒咯哒“的叫声,还有几声清脆的鸟鸣,那种惬意,那种经历险峰之后如履平地的轻快愉悦感受,是非经历绝对难以体验的。
这次穿越,我们沿途翻越了清风寨所在的北山、哨寨所在的南山,还有香气四溢的桃花林,一路欣赏了美景,经历了险境,锻炼了体质,大家普遍都感到非常刺激、惊险和愉快。
清风寨探古
在大家或忙着拍照,或远眺欣赏山崖绝景之美和对面玲珑山苍翠景色的时候,我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对清风寨神奇历史的探究上。站在山脊上俯瞰整个清风寨,只见这里三面环山,只有东南一角山口隐现,在薄雾冥茫之中,下面的峡谷地带,隐约深不可测,仿佛充满了无限神秘。
我走下山脊,抚摸一块块砌成城墙和石屋的石块,倾听石块背后隐藏的历史传说,遥想当年山寨的旌旗飘动、战马嘶鸣、拼搏厮杀的战争场面,山石无语,只是以自己静静的姿态向我诉说着那一段段非凡的往事。“这就是当年花荣的山寨遗址,这里是北山主寨,共有大小房间103间,我们站的地方也就是我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是议事大厅,当年花荣升帐议事都是在这里举行的。”不知什么时候,老胡站在了我的身后,他一边给我讲述这房屋的来历,一边指着石屋前面一块小场地对我说,这里是当年的马道,紧靠着的是城墙,城墙自东南山口向西总共有705米,原来每隔一段都留有垛口,用来瞭望敌情和战时对敌射箭。城墙东边马场,用来饲养战马的地方。”老胡一边滔滔不绝地给我介绍清风寨的古老历史,一边又指着对面的一座山头告诉我,对面是哨寨,与北山主寨遥相呼应,山上又房屋18间,是花荣派驻到前沿哨所,用来侦探盘查来往山里的人员,遇有战事,也可和北山主寨人马南北呼应,对敌成南北夹击之势,共同合围歼灭来犯之敌。
老胡对山寨的整个地形、地势、地貌非常熟悉,当我问起他当年为什么花荣会选这么一个地方做山寨时,他回答说:“这清风寨可是个风水宝地,不仅一年四季泉水不断,而且在风水学上也很有讲究,往西南看是龙头,自西折转向北、向东、向南,龙身屈曲盘旋,龙尾正好处在东南方向的山口,冬天北山龙脊挡风保暖,春夏季节山风自东南吹来,凉爽松快,整个地形易守难攻,是很好的军事要塞。”顺着老胡所指的方向,我四周环视,果然发迹隐现,特别是山顶栽满青松,一条屈曲盘旋的盘龙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单看山石,类似苍龙俯卧,放眼山脊又似青龙盘身静卧,果然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圣地。
这清风寨山水灵秀,地理风水充满神奇,是一座集山水景观和军事古堡于一体的千年古寨,据说这山上共有山洞24个,其中大洞6个,有的山洞洞洞相连,还有的山洞建有隐秘通道,每一个山洞都有传说故事,每一个山洞都有神奇的往事经历,至今想来,都令人唏嘘不已。
站在这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寨前,我不仅感到了这山的秀美可人,更感觉到了她历史的厚重。我想,也许这就是许多人都喜欢登临光顾这里的原因了吧。
护林员老胡
在护林员老胡看护山林的小石屋,我遇见了老胡的妻子,一个如老胡一样性格爽朗、待人热情友好、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站在老胡的小木屋前,她给我讲述了关于这座山、这座寨和老胡的故事。从交谈中,我知道这清风寨以前不仅是花荣的驻军寨,而且当年还驻有道士修行,还知道她的老胡为了这座山费了多少累,吃了多少苦,对此老胡的妻子并不理解,也曾为了老胡护山的事儿,没少和老胡吵闹过,但是每次吵闹过后,她发现老胡不仅没有减少这护山的热情,反而徒增了老胡的痛苦。老胡的妻子认了,她说我们家老胡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爱这一片山林,反对也没用,慢慢也就理解了他,默默地支持他,渐渐地发觉自己也和老胡一样爱上了这山寨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她说跟着老胡看护这一片山林,每天接待南来北往的登山客和游人,自己也变得快乐起来。
真正了解老胡对清风寨的感情,还是要亲自听老胡自己说一下的。据老胡自己介绍,自1974年开始,老胡一直和清风寨不离不弃,他在这里看山、护林、植树、种花、种草,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身后的感情。他说由于护林,曾被人砍过一板斧,至今脸上还留有一道隐约可见的印痕。这件事以后,老胡不仅没有退却,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护林信念,他变得更加喜欢和深爱这片山林了。他说自己每天都要坚持巡山两三遍、徒步行走数十公里,为迷道的登山客指路引路,检拾垃圾,维护山林,宣传爱林护林知识,哪里的树木被人偷偷砍伐了,谁从哪里挖掘了一株盆景,他都知道是在什么地方。
老胡的坚持,不仅使这片绿了起来,美了起来,而且也渐渐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理解,他说现在的登山客都文明了,乱扔垃圾,随处吸烟乱扔烟头的迹象,基本已经不见了,有敬佩和喜欢老胡的登山客,还送给老胡望远镜和数码相机,以支持老胡对这山寨所做的一切。看着大家也和他一样爱这个山寨、爱这片山林,老胡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变得非常幸福,非常值得!
静静地听老胡讲这山寨和他个人的传奇故事,是我对清风寨又多了一层了解。关于这山的风景,关于清风寨的传奇,关于看护清风寨的老胡,这里的一切,不禁让人感到美好,而且还有侠义温情、古道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