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盛群众聚集事件发生两天后,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就该事件接受了华龙网记者的采访,从而让公众从官方渠道得到了万盛群众聚集事件的真相。这一群体性事件虽然与薄熙来同志被立案调查无关,但却是长期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的恶果。
重庆万盛群众聚集事件及背后的根源揭秘
万盛群众聚集事件始末
重庆官方证实,万盛的确发生了群体性事件!
4月12日17时,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公众披露,从10日中午开始,万盛经开区子如广场、高速公路路口、万盛公安分局等地先后出现人群聚集。参与此次聚集的人群是陆续、分别聚集在广场、高速公路路口等地,总聚集人数最多的时候一万人左右。
有目击者透露,10日下午开始,重庆万盛区民众开始遊行。他们举着“还我万盛,我们要吃饭”横幅,从万盛长途汽车站关机湾到子如广场,经万盛大道、渝南明珠,遊行至门口。街道上大部分商店闭门,门上还贴有“还我万盛区繁荣”标语。目击者估计参与遊行上万人,其中不乏老弱妇孺。
11日早上7时,民众按事先计划到万盛高速公路路口静坐,一度与武警对峙。綦江区委书记王越到现场劝导群众却被打伤。去医院路上,王越捂着流血的头不停的说:“对不起万盛人民,一定要给万盛人民一个交待。”
女区长潘毅琴虽不是主要相关人,但也被当作傀儡,扯掉头发。
为了保护万盛安全,公安局长何挺亲自坐镇指挥调派警察去当地,当地武警及驻军部队也被调去,重庆市公安局重庆警备区调配多辆雷达防爆侦查车军用越野车。
这期间,部分聚集者向维护秩序的执勤警察和武警投掷石块和砖头,并有12辆警车被砸,4辆警车被烧。11日上午10时许,现场执勤的武警、民警开始对聚集人群进行清场。
群众聚集期间,万盛城区大部分商店闭门。
政府新闻发言人表示,经多方核实,这次聚集事件无人员死亡,在冲突中有个别民警和群众受轻微伤,目前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政府新闻发言人称,万盛经济开发区一些人员之所以出现聚集,主要是因为万盛区和綦江县合并为綦江区后,部分群众反映的一些担心和具体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担心区县合并后经济会萧条,尤其是第三产业滑坡;二是由于原万盛区执行的医保标准较高,现在按照市统一要求,必须纳入全市统筹,执行同一政策,一些原万盛区群众每月医保费少了二三十元;三是在区县合并后产生失落感,认为区县合并是错误的,希望“复区。”
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同时表示,这次聚集事件是由群众利益诉求引起的,与“王立军事件”及中央决定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无关,是一起孤立事件。
分析人士指出,短时间内聚集如此多的群众,可能存在别有用心的人在组织。有目击者发现,群众聚集现场,有人发传单,居民家里有人敲门动员其去游行。甚至,有人不准商家开门营业等。但是这些情况,目前还没有得到重庆警方的证实。
万盛区的由来
万盛区位于重庆市南部、与重庆市綦江县、南川区和贵州省桐梓县接壤,距重庆主城73公里。幅员面积565平方公里,辖8个镇和2个街道。境内生活着汉、苗、土家等22个民族,总人口约27万。
万盛历史悠久,夏商周时期为巴国辖地。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后,为巴郡地。此后两千多年,因山高林密,道路幽险,历朝皆为郡、州、道(路)、省交界的边陲之地。
1955年1月,为了给四川和重庆的工业用煤提供支持,经政务院(今国务院)批准,从贵州桐梓、四川綦江和南川三县各划出部分产煤乡镇,建立重庆市南桐矿区。
1993年4月,更名为重庆市万盛区。万盛境内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有矿藏数十种。作为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万盛一直是重庆市的重要能源保障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9年3月,万盛被国家纳入了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围绕把万盛建设成为“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西南地区煤电化产业重要聚集区、渝黔区域合作先导区和重庆市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战略目标,万盛开始全面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万盛转型面临的六大难题
前任万盛区委书记向涛曾经公开表示:经过70年的开采,万盛辖区大部分矿井的服务年限都已不足20年,资源正在步入枯竭。而接续替代产业又没有培育壮大,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以获批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进行试点的前一年为例,万盛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2862个县平均水平的30%,以及全市平均水平的70%。单纯以生产煤来富民强区,实践证明已完全不可能。再有,几十年的煤炭开采,万盛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如每年要产生3500余万立方米的矿坑废水,以及大量的矿渣、粉尘等。
转型,对于万盛这样的资源枯竭城市而言,可谓成绩不少,难题不小。2010年下半年,九三学社重庆主委对其调研发现,万盛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六大难题。
1、经济结构失衡
从工业内部来看,煤炭采选业一直是万盛区经济发展的支柱。2008年,万盛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煤炭与电力工业的产值比重达到了80.45%。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受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巨大。
2、基础设施滞后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万盛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国家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并且由资源型企业承担着办社会职能。随着资源开采、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地方政府又没有能力投入,造成万盛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出、入境通道不畅,区内公路通畅率只有54%,铁路也只是企业级,并且产业配套设施基本是空白。
3、生态破坏严重
万盛区以煤炭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对环境破坏严重。经过多年努力,尽管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结构性污染仍然存在。此外,由于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形成了大量的采煤沉陷区,严重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环境,对人民生活安全和生存环境构成直接威胁。
4、发展要素制约
万盛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出境通道总体不畅,产业配套设施基本空白;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压力大,城乡困难群体较多,各种发展要素都非常欠缺,直接影响到地方可持续发展。
5、自我发展力弱
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人均GDP、地方财政收支、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通过变异系数法构建自我发展能力模型,对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内各区县的自我发展能力进行了测算。各区县自我发展能力综合得分(见图一),万盛区综合得分为3.07,得分最低,即自我发展能力最弱。
图一、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各区县自我发展综合能力比较
6、社会矛盾突出
2008年,万盛区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8.4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87个百分点。据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2008年的统计数据,目前万盛区有农村贫困人口11958 人,贫困发生率8.6%;城镇低保人口17822人,占全区非农业人口的13.47%。在几十年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万盛区留下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全地区工亡、病亡遗属近5000人、伤残达到3700多人。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增多,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尖锐,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大。
显然,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万盛区作为煤炭资源供应地,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积累了大多数资源型城市所共有的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加快万盛区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万盛艰难转型
为了使万盛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重庆市政府可谓绞尽脑汁。
2010年8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万盛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出炉。该意见为万盛的发展制订了两大宏伟的目标。
一是,到2015年,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显著成效。资源型城市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扶持机制基本建立,旅游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煤电化、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人均GDP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以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基本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是,到2020年,实现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和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煤电化、材料、机械制造等接续替代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5%以上,人均GDP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一圈”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上述两大目标,重庆市政府专门成立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万盛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区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和协调解决转型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市政府还制订了三大扶持政策:一、支持万盛发展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把万盛作为我国东部地区及我市主城产业转移的重点承接区,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煤电化基地、玻璃深加工、镁及镁合金、涉煤机械及大型铸件加工等纳入全市产业规划布局。国家转型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煤电化基地建设。
二、大力支持万盛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在市级相关专项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加大就业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就业。赋予万盛区国有企业市属国企破产改革政策,并给予资金支持。切实解决南桐矿业公司社会职能剥离和移交、厂办大集体和区属煤炭企业老工伤人员及相关社会保障历史遗留问题。
三、2009-2012年万盛区特色工业园区内每年产生的市级税收增量,2010-2019年煤电化基地规划范围内煤电化项目产生的所有市级税费和项目建设用地市级规费,除中央和市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必须计提的外,由市财政全额补助万盛区,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级旅游结构调整资金要加大对万盛区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万盛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市级专项资金、专项投资的补助力度,重点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方面。万盛区享受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政策期间,市财政每年相应安排一定额度补助予以支持。
对万盛特色工业园区内标准厂房建设和转型工业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安排市级工业化专项资金时给予重点倾斜。
支持万盛区与金融担保机构、金融机构合作,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万盛区设立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争取国家发行万盛区资源型城市转型专项债券,在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上级政府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
然而,从目前发生的群众聚集情况来看,万盛的发展当地民众并不满意。
万盛綦江合并之后遗症
单独发展的步伐太慢,原来就有一部分是从綦江分出来的,为什么不将其与綦江进行合并呢?
2011年3月16日,市政府审议通过璧山等5个县区区划调整的方案,并上报国务院审批。其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具体是:璧山,荣昌,开县三县撤县设区;撤双桥区并入大足设区;撤万盛区分别划入南川区和綦江县,綦江设区。
在撤县设区之前,县是正初级单位,而区则是正厅级单位。如果5个区县区划调整方案均获得通过,则解决公务员的编制不存在大的问题。
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万盛区、綦江县,合并设立綦江区。11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撤销万盛区、綦江县设立綦江区的干部大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要求,12月17-25日,綦江区一届一次人代会和政协会依次召开,依章依法选举产生了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
綦江区首任书记王越公开宣称,如何让“1+1大于2”的核心是人。干部的合理使用,是今后綦江区快速发展的根本。两区县合并后,干部有想法,有期望,这是正常的。作为书 记须考虑如何做活干部这篇文章,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无论是万盛还是綦江的干部,一切都要有利于綦江发展。
王越表示,对綦江的干部比较了解,对万盛的干部则不熟,这就需花时间去与他们接触、交流。力求对两边干部的使用做到客观公正,量材施用,从而调动大家积极性。从目前看,通过前 期大量有效的工作,干部队伍都很稳定。
实际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万盛并入綦江后,不少干部的期望都没有达到。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万盛未并到綦江时,人口只有27万,有市政府的政策扶持,并到綦江后,綦江区人口达120余万,而綦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其他的产业发展也十分有限。这就导致了前述群众聚集的原因,社会福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