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时代的积极应对战略


动荡时代的积极应对战略
 
动荡的商业环境是过去数十年里累积起来的全球潜在动荡所表现出的一种症状,而并非是由最近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当前的动荡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好转。那么,如何理解当前的动荡,创建一家具有极高灵活性,并能够即刻站稳脚跟,承受住经济市场的动荡,且从动荡中受益的企业才是需要研究的方向。
 
动荡这个词通常让人想到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股市大幅下跌时的世界。很多人将当前的经济危机与动荡等同起来。实际上,当前的经济危机正是过去至少20年~30年里不断加剧的潜在动荡的最新发作而已。有一些衡量动荡的参数:美国单个企业业绩的波动性增加了2倍;企业丧失领先地位的可能性增加了3倍;货币危机和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提高了4倍等。
 
动荡的助推因素与过去100年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实质上是同一类东西,但是,在过去30年中,它们更彰显了,如技术的迅速扩散和不同市场间相互依存度的日益增加。很明显,不仅仅是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和技术市场,都是如此。占世界人口1/3的消费者重返市场经济体系,要面对大量的无休止的变化,每一件事情都相互联系,并导致一些难以预测的结果,更不要说去影响和推动这些结果了。
 
应对动荡有很多种错误的方式,最常见的是加速去做过去做过的事情。世界在不断变化,人们看到了变化的到来,获得了一些数据,本应该改变做事方式,但是,没有这么做,反而猛踩油门、猛打方向盘,企图冲出泥潭。但往往越陷越深。另外一个错误的应对方式是努力规划,期待找到走出动荡的路。通常来讲,应对动荡有三种方式,预测是其中之一。人们对商业领域的预测纪录,或者对任何其他领域的预测纪录,都是相当相当差的。而且随着动荡的增加,采取预测这种方式应对动荡的效果将进一步降低。所以,试图计划出或想出一条摆脱动荡的路是一大难题。第三种错误的应对方式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因为很多企业在面对动荡时非常恐慌,或者采取防御性守势,只期望将损失降到最小。
 
动荡市场一直都在创造机会,这就是它的积极面。动荡向市场不断投入新的资源。因此,动荡带来的是不断出现的新资源和机会。它改变顾客的需求。如果略微深入了解一下当前的经济危机便会发现,大多数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度降低了。对于快速发展的消费品企业来说,这真是个坏消息。的确如此,但行动敏捷的公司,却已经针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做出了反应,并且非常积极地进行扩张。这样看来,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见得一定就是个坏消息。顾客在经济动荡时期会有新的需求,灵活的公司会去满足这些需求,并创造价值。
 
灵活性与吸收性之间的关系非常有趣。首先来谈谈灵活性:广义地讲,企业有三种不同的灵活性。第一种是指企业在运营方面表现灵活。第二种是指企业拥有的业务组合的灵活性。企业可以很快把现金、人才等资源由业绩缓慢下滑的业务部门转移到快速增长、前景光明的部门。第三种是所说的战略灵活性:即有能力抓住正在出现的机遇,金色商机是层出不穷的。这指的是当柏林墙倒下时,进入市场;或者抓住机会低价收购资产;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很多行业都存在这样的机会。战略灵活性就是指在稍纵即逝的机会出现时抓得住它们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对创造价值而言,它是必要的。但对创新不能过分崇拜。让人们觉得任何新的东西都是好的。其实不然,只有能创造经济价值的新东西才是好的。在很多情况下,将猎奇置于价值创造之上,颇有些本末倒置。对创新的更基本的问题是,创新往往不择时机。
 
所谓的吸收性是指一个企业在不需要迅速做出反应的情况下适应变化的能力。吸收性非常有用,因为它赢得时间,能继续参与其中,不至于出局。它让人们有时间等待那些金不换机遇的到来。它让人们能够蓄势而后发,去抓住那些金不换的机遇。当然,最明显的益处是,它让人们能够保存实力。但是,当灵活敏捷被认为是好的,而大和稳被认为是不好的时候,这两个方面就成对立的了。其实,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应更多地将其视为“阴”和“阳”。诀窍在于要取得恰当的平衡,并且一直保持这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