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简化安葬从八宝山开始


 中国人的简化安葬从八宝山开始 ------清明扫墓带给我的思考! 汪华斌 清明,这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节日;而且还是中国人特定的慎终追远的祭祀活动。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下,清明节扫墓是其生命力最为悠久的民俗;再加上现在清明又有公假,因而它更是中国人对先人登峰造极的纪念活动之一。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参加完了城里的清明扫墓后;又急急忙忙地赶到农村去扫墓。然而不管在那里扫墓,到处都是人满为患的感觉;再看我们今天的坟墓,更是越来越豪华气派。从而产生了一个感慨,中国人折腾完了房子;难道现在又要折腾坟墓了吗? 我在美国时住的附近有个公园,而且还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公园;当时我见到有一片瓷砖嵌的个文化园处,地面上的一格一格的瓷砖上竟然有一个一个文字;后来问美国人才知道,原来这就是人家美国这个州的一个陵园;这里面上有美国南北战争的英雄,最近的是伊拉克牺牲的烈士。可它竟然看不到坟墓,因为这里的坟墓全部嵌到地砖和墙砖的装饰中去了。远看根本不知道这就是烈士陵园,就如同我们这里的首义广场;人家不怕烈士的骨灰在人们的脚底下踩。再加上周围建筑的文化艺术,所以我开始还把它当成文化公园;而事实上也的确是一个文化公园。在美国这里见到这与现代休闲文化结合在一起的烈士陵园,你根本不会有中国这坟墓阴森森的感觉;不仅不恐怖,反而还亲切;在这里休闲自然也是心情舒畅。 然而你如果把中国任何一个坟墓场开放成公园,看有没有人敢去休闲;因为我们要对这坟墓尊敬,还要敬畏;所以清明扫墓的过程往往是这样的;先用锄头把墓地周围杂草锄净,清理墓茔;再献香火蜡烛纸钱等,然后儿孙们便在祖先墓前跪拜行礼;这既是尽子孙孝道,也是祈求祖先保佑今后平安如意。当然在我们农村的扫墓时,还要把家中做好的菜和饭带来供在坟前。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我们不仅烧原先包扎好的“纸钱”;而且还是纸扎的房子、汽车,更见到一些人还有金元宝和麻将等各种现代休闲之物。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的清明节是围绕着“祭祀”这上主题来进行全方位地开发;从而使它与时俱进的。现代祭祀不仅表达了人们对死去的祖先和故人的感情和态度,更是对现代两极分化的身份显摆。它的目的是要人们通过这祭祀过程,看出这后人的荣华富贵。正因为如此,今天的祭祀或献祭已经不是一种宗教行为的表现,而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比拼。以前人们是通过对神祖先的敬畏来求赐福,现在却是通过对祖先的祭祀来展现自己的荣华富贵。 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人才有活不起也死不起之说;因为活着房子买不起,所以活不起;而死了却是坟墓费太贵,同样还是死不起。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全社会呼吁殡葬改革。当然我们现在实行了政府定价,这对老百姓也是一种安慰。但如果我们总是允许将这当成发财之道,那么政府定价又如何不被人钻空子呢?我们需要的是把这发财之路提前堵上,使人们不在这里动脑筋。如果我们还认可宗教,我们就把祭祀的产品还原给宗教;使人们不在这里动歪脑筋。 随着我们钢筋混凝土的坟墓越来越多,于是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早就显现了;在加上活人的住房占地越来越多。所以地大物博的中国人竟然土地越来越少了;于是我们社会开始了树葬和水葬等多种形式。可这竟然丝毫掩饰不了我们那豪华型坟墓的占地,因为这一个就占去了几十个或几百个坟墓的土地。这就是不缺钱的中国人,你节减下来的土地还是被财大气粗的人浪费了;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正因为如此,我们提倡简化安葬从八宝山开始;把钢筋水泥的坟墓除去,学美国人走文化安葬之路。 是啊!如何使祭祀变得越来越精神化、内心化,就从八宝山这里探索;学习孔子‘吾不如祭,如不祭’。我们在这方面的确应该学习美国人,不要把祭祀搞得那么敬畏;在轻松的环境中,难道就不是对死伤者的敬畏吗?美国人把历史英雄的骨灰嵌在地砖之中,难道他们是亵渎了这些死者的尊严吗?看来我们的确应该反思我们今天的行为,因为古代的棺木安葬实际也是一种环保行为;而现在的钢筋水泥坟墓,却成为我们大地的永远之痛。更为重的是,随着这些坟墓的越来越多;我们已经被它包围了。我原来写过一篇新农村建设的文章,那就是这被坟墓包围的新农村使城里人来这里不敢出门;因为出门就是阴森森的坟墓,你说能有谁在晚上不害怕。 中国人活着需要土地,中国人死后还是需要土地;看来土地成为中国人的头等大事了。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看来这又是一个智慧问题了。如果真的要解决死人少占土地的问题,那就从八宝山开始吧;这就是我在清明的感慨与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