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面粉:3年销售增长13倍的奥秘


  摘要: 一加一如何做到这个成绩?有什么管理秘籍?“学习!”面对同仁的好奇心,王刚脱口而出。“通过学习,我更清楚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学习之后,才重视企业发展规划,品牌培育。”

  每天早上7点半,王刚便会打开笔记本电脑,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认真查看几位高管的工作日志。每个月,王刚可能只回公司两次。剩下的时间,是学习、制定公司战略和休闲。

  这是王刚的日常管理习惯。

  王刚,驻马店人。河南一加一面粉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拥有上千名员工。亲力亲为、日夜劳累,在他身上已成为过去式,他目前的管理主要是邮件管理。这种方式让他创造了3年销售额增长13倍的速度。

  一加一如何做到这个成绩?有什么管理秘籍?“学习!”面对同仁的好奇心,他脱口而出。“通过学习,我更清楚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学习之后,才重视企业发展规划,品牌培育。”

  真实上演“蛇吞象”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刚走进某培训机构的课堂。那是王刚第一次接受培训。讲师对盈利模式的讲解,让王刚获益匪浅。

  2002年,他接管父亲的面粉厂,因日产量只有150吨,生产规模和技术设备都不具有话语权。2006年,为扩大生产规模,他在驻马店市遂平县工业区,投资了3000多万元引进日处理小麦550吨的生产线,这是目前国内面粉加工业单线最大的生产线。将原名“恒阳”改为“一加一”,从笔画上看,一加一等于王。

  一加一的名字寄托了王刚的事业梦想——面粉之“王”。

  2009年,驻马店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省丰盛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盛”)因治理结构不合理,家族管理不善,在金融危机下濒临倒闭破产。后来经银行牵线,找到一加一面粉洽谈合并事宜。

  一个是1000吨日加工能力的龙头企业,一个是日产500吨的民营企业,以小吞大,与稳健经营的思路不符,引起公司股东的反对。但是,王刚想起课程上关于资本重组的意义,认为面粉业发展必然要经过战略重组、整合的过程。

  在他看来,眼前就是一个好机会。

  他逐个说服公司股东。2010年6月,一加一面粉全资收购丰盛。收购之后,一加一进行了系统改造,调整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此后,一加一以日产1500吨产量,驶向快车道。

  这次收购,成为王刚的得意之举。销量增长,产值增多,一加一面粉在业界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两年后,一加一的业绩,打破了业界的平静。2008年到2011年,销量增长13倍。王刚仅仅用了3年时间。

  独辟蹊径打造品牌

  在驻马店,一加一面粉已占据半壁江山,超市、批发市场随处可见。销售旺季时,一个月的销售额能达到5000万元。

  有数据显示,最近3年,一加一在豫南的销量位居第一。它逐渐走出来,与大型企业合作,成为思念、康师傅、陈克明等食品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随着品牌的推广,一加一已在信阳、许昌、漯河等城市的超市占领阵地,被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指定为内部餐厅专供面粉。

  目前郑州的市民还很少见到这个品牌,个别出售一加一面粉的个体户,还遭受到厂家回收产品的情况,这让很多知道一加一的人很惊讶。

  为此,学过品牌管理的王刚作出回应:“零星销售会给消费者似有似无的感觉,等时机成熟,我们会全面进攻郑州,让消费者睁眼闭眼都能想起一加一。”

  王刚所说的时机是2013年。

  在这之前,一加一面粉做了三件大事:2011年11月,在遂平启动日产1000吨生产线奠基仪式,计划建设周期14个月;12月,与许昌合作建立日产2000吨的生产线;2012年,在二七马寨食品工业园区拿几百亩地,作为公司的总部。

  “等到2013年,一加一就能达到日产3500吨,那时再进攻郑州自然能形成强势品牌效应了。”

  在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上,王刚早已准备了几张好牌。“我以前对企业发展没用任何规划,对品牌也没概念,这都是基于目标成果的学习。”王刚说。

  在王刚看来,培育品牌、打造品牌是学习型企业的关键。

  2011年,台湾“塑化剂超标”事件发生之后,他意识到,要做到面粉真正原味安全,除了不加任何添加剂外,还要保证包装袋的安全。同年9月8日正式使用塑化剂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全新编织袋,成为行业首家推出“不含塑化剂的安全、卫生的包装袋”的企业。

  为此,每个袋子成本增加0.3元,企业利润每年就要减少600万。

  内部管理是核心

  在一加一,高管的平均学历为大专,更难得的是,这个企业有着进取向上的精神。不但老板学习,员工也要提升。每年花在培训上的费用高达100万元。

  从学习突破性领导力课程,到国学,再到ALFMI(一种从目标到成果的导图培训),王刚就像一个优秀学生,不断汲取精华并学以致用。

  让他最受用的一句话是,“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地做事”。从中,他感悟到作为一个管理者的重要性。除了带领员工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帮员工建立一个催人奋进的团队愿景,确定所管理部门的价值定位。比如:一个部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一个部门为团队贡献哪些价值,细化一点,就是财务贡献、人才培养等。

  在王刚认为,绩效是提升内部管理的重要方法。他将考核作为管理思想,明确部门定位之后,召集管理层对高绩效的标准进行讨论,对各部门制定容易达成的考核标准,比如:人力资源部每月组织3次培训,培训结果从培训内容、参与人数、好评率等方面考核。

  对于一个企业,高绩效的标准不仅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还要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要求,以激励员工不断创新和超越自我。这种激励的方式,还表现在学习方面。

  前不久,王刚聘请教练到企业,为100多个中层进行“领袖领导力”的培训。还特派两名高管远赴深圳,向美国谈判领域的顶尖专家罗杰·道森取经,再给公司其他人员传授。

  高昂的费用值不值得?王刚有着长远的计划。因为两条生产线要固定投入,明年会有超过两个亿的采购订单,还要买地等,大笔支出都需要谈判。一次成功的谈判可能会为企业省下很多费用。

  管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习。在一加一,公司实行“公司拿学费,路费、住宿费、交通费自理,包含考勤”的制度,王刚主张学习要有针对性,不要盲目。选择培训机构,要倾向于精神层面,如何付诸实践,实现目标,还需要方法。

  企业成长快,企业内部管理成了他的必修课。通过学习,他在企业推行一种目标管理电子模版,公司员工按照职位高低,通过邮件查看下属的工作日志,每个员工包括董事长在内,都要写总结和计划。今日计划、完成时间、今日收获、完成目标、完成情况、未完成原因、改进计划等每一项,都能一目了然。

  每天花20分钟写工作日志,成了一加一企业员工的作业。“我每天只看几个经理的工作日志,随时查看他们的工作情况,协调工作、解决问题,随时随地,工作都在进行,感觉很轻松。”王刚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