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垃圾玩具与家电回收体系


        最近,3·15晚会曝光了广东某地将回收的废塑料甚至输液器等医疗垃圾用于加工玩具的现象。而按照国家要求,生产玩具的材料应清洁干净,且经过处理。据报道,我国法律规定医疗垃圾应专门处理,禁止回收,因为医疗垃圾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当地某回收站负责人却说,这些塑料医疗垃圾可是本地的抢手货,很多都是从医院收回来的。

  笔者由此联想到了本报数年前报道过的电子垃圾问题。当时报道的背景是,在包括北京、广州在内的大城市周边,电子废物集散地日渐浮现。例如北京后八家地区当时有一条长500米的路,路两边几乎全部是电子废物回收店,由于该地毗邻中关村,一个小时就有两三辆满载电子废物的车开来卸货。而这些小店对电子垃圾的处理方式是“先拆后卖,拆不了就烧,随意废弃”。由于小贩们仅提取其中的贵重金属,剩下部分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则弃之不理,所以这种方式对环境损害很大。

  国家规定医疗垃圾应专门处理,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不法医院将医疗垃圾交给回收者。在人们普遍将目光集中于回收医疗垃圾并加工玩具的非法回收者和非法生产工厂时,笔者认为,还应从源头上堵住医疗垃圾流入回收链条之路。

  回头想想,普通消费者是如何处理自己家中的电视机、电脑等废旧品的?大多数人似乎只会想到一个渠道来处理——卖给自家附近的回收小贩。

  2009年以前,由于缺乏法律法规规范,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据有关数据显示,废旧家电约50%被卖到了废品市场,40%送给了亲戚朋友,10%闲置在家,还有极少部分被丢弃。那时候,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是以个体回收户回收处理模式为主,以电子废弃物专业拆解公司回收处理模式为辅。

  随着2009年国家启动针对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和电脑五大类家电的以旧换新政策,数额不菲的国家以旧换新补贴促使消费者将废旧电器交给正规回收单位,并最终流入正规拆解处理企业之手。在正规企业那里,废旧家电处理程序严谨,在回收贵重和有用物质的同时,还根据不同部件分别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说,借助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我国逐渐建立起了由生产企业、销售商、正规拆解企业构成的废家电回收处理体系,链条从消费者延伸到回收企业,再到拆解企业。

  据了解,在政府整治下,北京后八家地区早已不再是旧家电拆解焚烧小店的集散地了。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废旧家电被送到了正规拆解处理企业。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字,家电以旧换新从2009年开始到2011年底结束,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9248万台,这也意味着有同样数量的废旧家电被送到正规拆解企业,两年多来,回收利用废家电中的钢铁、有色金属97万吨,符合环保要求的拆解企业已经达到了102家。

  不过,随着2011年底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到期,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消费者还会将废旧家电送往正规回收处理企业吗?正如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两会期间提出的议案中所透露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已结束,而新的政策尚未实施,旧家电很可能再次通过愿意出“高价”收购的游击队,流向二手市场和非法拆解处理废旧家电的小作坊,回到过去那种低层次的回收和处理过程。我国初步建立的正规的废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正面临大考验。

  据了解,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结束以后,国家新规要求现有处理企业重新申请处理资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必须交送给那些有资质的处理企业。同时,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配套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基金办法运转模式为从上游的生产商征收资金作为基金,补贴下游的处理企业,以鼓励处理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体系正逐步完善。

  笔者认为,正如医疗垃圾的管理需要从医院抓起一样,对于家电回收体系来说,在对回收和处理企业进行规范的同时,也需要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有效促使普通消费者不再将废旧电器交给小贩,而是送到正规回收站,这样,整个链条就可以长期良性运转。(邓华东)

注:本人新闻作品,原载于2012年3月20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6版http://bjcankao.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47&id=1634。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