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电力专家点评郎咸平语录


   最近,非电力专家郎咸平针对电力的一些问题陆续发表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在谈到郎咸平对电力的整体认识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告诉本网记者:“不管什么样的专家,都要珍惜自己,对社会负责任,提建议不能乱插嘴,不应该去说一些不了解的东西。带着猜想去说,给不了解的人产生副作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则表示,如果郎咸平教授能花时间仔细研究一下电力行业后再发表观点,效果会更好。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清晰地了解相关情况,本网记者特地采访和整理了相关专家的观点和看法,将其予以汇总,以飨读者。
 
  五大发电集团根本没有亏损?
 
  郎咸平:根据我们调查的资料证明,五大电厂根本没有亏损。华电国际上半年的净利润是1.18亿元,华能国际的净利润是11.78亿元,国电电力的净利润是11.4亿元,上海电力的净利润是1.83亿元,大唐发电的净利润是8.54亿元,它们都是赚钱的。
 
  宛学智:郎咸平的观点存在两点谬误。一是没有明确区分上市企业利润与发电集团利润,二是没有明确区分火电业务利润与非火电业务利润。由于五大发电集团的上市企业均是其集团内部的优质资产,其整体利润率要高于集团利润率,因此上市公司的赢利数据不能代表五大发电集团的整体赢利状况。同时,电力上市企业的赢利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旗下的水电、新能源发电以及其他赢利能力较强业务的带动弥补了火电业务的亏损。整体而言,火电企业由于煤价上涨,成本压力较大,亏损现象确实普遍存在。
 
  韩晓平:成本与电价非常接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从全国超过10亿千瓦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看,不应该出现缺电,但从煤价倒挂看,缺电又是难以避免。秦皇岛5500大卡电煤价格超过850元/吨,以30万千瓦机组煤耗320克发一千瓦时电计算,仅燃料成本就达到0.346元,这距离上网电价已经非常接近了。
 
  我国电厂燃煤效率非常低?
 
  郎咸平:即使按照中电联公布的数据333克/千瓦时,我们也是落后的。日本为299克,韩国为300克,意大利为303克。
 
  朱成章:长期以来,国内形成了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即我国火电能源利用效率低,与国外的差距按供电煤耗计算我国要高出80克/千瓦时~90克/千瓦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设了很多世界先进水平的超超临界大机组,淘汰落后的小机组,全国供电煤耗从1978年的471克/千瓦时下降到2010年的333克/千瓦时,下降了138克/千瓦时。这种情况下,还在不断出现我国火电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国外的声音,主要是比较的方法不对。
 
  正确的比较方法应当是我国煤电的供电煤耗或能源利用效率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煤电的供电煤耗或能源利用效率比。但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没有煤电、油电、气电分类的供电煤耗或能源利用效率统计,无法进行有效比较。从我国近年来燃煤电厂采用大机组、关停小机组,煤耗的大幅下降的情况看,我国煤电的供电煤耗或能源利用效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日本海外电力调查会2006年的统计,我国火电(包括煤电、油电、气电的综合)总效率只略低于日本,大大高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等,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我国火电能源利用率是相当高的。
 
  郎教授说,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供电煤耗279克/千瓦时。如果我们把外高桥第三发电厂的这个技术推广到全国的话,我们每年可以增加7000万千瓦的发电容量,可以省下1.5亿吨的煤,等于我们现在用煤的20%。为什么我们没有动力来提高燃煤的效率呢?这话值得商榷,电厂的建设是逐步进行的,老电厂的运行有一定的周期,要求目前我国的火电厂都像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既不经济,也不可能。
 
  韩晓平:供电煤耗又称供电标准煤耗,是火力发电厂每向外提供1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它是火电厂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在火电中,日本、韩国等国的天然气电、油电比重较大,而天然气电、油电的热效率比较高,这些都折合成供电煤耗,供电煤耗就降低了。
 
  我国的火电基本都是燃煤电厂,天然气发电极少,而油电几乎没有。我国12.5万千瓦的小机组差不多都已关停,20万千瓦的机组已很少,30万千瓦及以上的机组目前占比很大,单就燃煤电厂而言,我国的供电煤耗的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冯伟忠:郎先生是经济专家,不是电力专家。谈论电厂的燃煤效率,就应该清楚发电机组的结构。日本火电里,大概煤电机组和燃气轮机组是1∶1的比例,这样的结构和我国的煤耗是没有可比性的。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单说煤电的煤耗,日本排名第一的是矶子电厂,2009年该厂的供电煤耗是303.7克/千瓦时,跟外三的煤耗水平相差很大。
 
  曹乐人:同等级、同样机组的燃煤效率,我国应该是最高的。
 
  钱去了哪里?
 
  郎咸平:以大唐发电为例,2011年整个燃料费用上涨48亿元,收入上涨了62亿元。最终算下来还是赚了14亿元。但是跟去年相比发电量增加了19%,营业收入增加了15%,这样大规模增加之后,发现它的营业利润从15亿元下跌接近10%到了14亿元,钱去了哪里?
 
  朱成章:关于电厂的折旧率,这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来计算的。技术进步越快,基本建设的寿命就越短,因此,设备的折旧率就会高一些。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上大压小”、“以大代小”,很多还未到使用寿命的电厂都被炸毁了,这些因素当然导致了电厂折旧费的增加。
 
  郎教授研究的对象涉及面很广,对电力行业不了解本来情有可原,但在目前火电企业生存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说电力企业忽悠电力紧张,目的是为了涨电价,这种说法无视火电企业普遍亏损的事实,有可能导致国家有关决策部门难以插手,从而使火电企业亏损进一步加深,处境进一步恶化。
 
  韩晓平: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五大发电集团的平均负债率都在85%之上,在负债率高的情况下,又少有项目融资的条件,只能靠银行贷款,利息负担当然很大。关于折旧费的问题,我只举个例子,以前建设的12.5万千瓦的火电机组本来设计寿命是20年~30年,但为了节能减排,很多机组运行10年都不到却都给炸掉了,折旧费当然很高。利息负担重,折旧费高,所以财务费用高。
 
  发电企业倒卖煤炭赚钱更快?
 
  郎咸平:我们发现,电煤合同按照政府规定必须由有资质的企业和国营煤炭公司直接签订,但最后签100吨的煤,实际上只用一半,另外一半的煤以每吨500元加价卖给中间商,然后这些中间商可能会加100元后再卖给贸易商,贸易商再加价,加到和市价差不多的情况后再卖给小电厂、化工厂、钢厂等企业。也就是发电太麻烦,挣钱太慢,倒卖煤炭赚钱会快一些。中电联说“合同煤不到全年耗煤的40%,还另需采购更贵的市场煤”,可是2010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称重点电煤合同兑现率高达90%以上。我非常好奇中间这50%进了谁的腰包?
 
  曹乐人:“发电企业倒卖煤炭赚钱更快”这种说法恰恰能从侧面反映发电企业越发越亏的事实,至于这一现象有没有,那得需要调查。所谓重点电煤合同兑现率的统计都是包含了加价和其他形式补偿前提下的数据。发电企业完全按照合同很难拿到煤,可是为了发电,等不起,所以就谈判,就加价。
 
  韩晓平:现在,五大发电集团都可以自己经营煤矿挖煤,再卖出去,这是国家推行煤电一体化政策后的结果。现在,煤炭企业售给电厂的重点合同煤的履约率较低,是因为市场煤价高于重点合同煤价。煤炭企业想减少重点合同煤的供应量,增加市场煤的供应量。有人却牵强附会地解释成电厂拿到合同煤后不用来发电却转手倒卖赚钱。其实这种情形即使存在也一定是个别的,因为发电厂发电是硬性任务,如果合同煤拿到手后倒卖掉了,就必须再买高价市场煤来发电,还不是赔钱吗?朱成章:郎教授认为,发电集团将重点合同煤拿到手后倒卖煤炭赚钱更快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完全是个别人的臆想。现在还没有发现有哪一家发电企业将重点合同煤不用来发电而进行倒卖的。
 
  郎咸平被批为电力外行,你的意见是?
 
  非电力专家郎咸平近日抛出《谁在忽悠电力紧张》一文,引起社会关注,也引来电力专家的反驳。中国电力新闻网作为行业先锋媒体,在读者中发起本项调查,截至11月29日16时,共146人参与投票。
 
  基层声音
 
  国电黄金埠发电公司陈国亮:不注重实情,驳斥发电是无情;不知无畏,偏向民众是有意。
 
  国网重庆发电厂何紫微:煤耗的问题跟机组的单机容量有关。不同单机容量的机组根本没有办法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老郎只看先进的,不可能在同一时期把旧机组全部推翻重建吧?即使同一时期把旧机组全部推翻重建,不可能不发生新的成本吧?国电新能源公司戴蒙:合同煤兑现率低,是煤企不给煤,不按合同。电厂都要天天去跑煤炭,去一次来一列煤。
 
  重庆能源安稳电厂周庆:肯定亏,我们坑口电厂基本零运费,拿最低价煤炭都亏。
 
  大唐鲁北发电厂吴征:唱反调之人挑战的不是发电企业的敏感神经,而是触犯了所有发电人的情感底线。
 
  华能上安电厂林新田:目前电厂为了降低煤炭成本,只能买便宜的低热值煤,造成不能满出力运行,对发电需求是有影响的。
 
  华能北方兴安热电公司孙可杰:发电企业没有话语权。
 
  国电双辽发电厂邓凤影:求着人家买煤,看着人家脸色,还敢跟人家说违约金的事情?主动权在煤矿,涨几次价就重签几次合同。
 
  大唐左云风电公司伍强:压煤,屯煤,炒煤。上游企业追求更高利益,坐地起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