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的信披才是最好的公关


  白酒“塑化剂”引发的风波仍在持续发酵。继酒鬼酒与贵州茅台之后,五粮液与洋河又被曝与“塑化剂”有染。除了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基本上盖棺定论,并且已经完成了整改,而贵州茅台亦为之召开媒体沟通会之外,其它两家上市公司所产白酒中是否含有“塑化剂”,显然需要其为消费者与投资者释疑。

  因为是行业中的龙头,贵州茅台白酒“塑化剂”超标的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市场的极大关注。由于媒体曝光“塑化剂”超标,酒鬼酒股价出现连续四个跌停走势,高位介入的投资者遭受重创。贵州茅台是否会重蹈酒鬼酒的覆辙,与其白酒中是否含有“塑化剂”以及是否超标有关。显然,这需要上市公司方面的解答或来自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

  但是,针对市场的质疑,贵州茅台最初不回应的态度无疑是值得商榷的。而且,由于有了酒鬼酒暴跌的前车之鉴,上市公司怀疑有资金通过散布“塑化剂”恶意做空牟利并非没有理由。而在贵州茅台通过召开媒体见面会沟通之后,事情才出现有所缓解的迹象。更重要的还在于,其股价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其实,此前贵州茅台根本就无须抛出所谓的“阴谋论”等与媒体打起“口水仗”。在市场上出现“塑化剂”的相关传闻后,上市公司应该及时申请停牌,并把自己的产品送到相关权威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后履行必要的信息披露程序即可。如此,即使是市场有质疑,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也可成为其“挡箭牌”。

  正如“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在此次的“塑化剂”风波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酒鬼酒不存在“塑化剂”超标的问题,那么此后也不会波及到贵州茅台头上。如果贵州茅台从有传闻开始就采取相关的措施,那么个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必然会小得多。因此,贵州茅台股价最终没受多大的影响,除了大股东动用巨资增持之外,其后来主动低头的正确公关行为,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面对危机,上市公司该如何过关,此次贵州茅台提供了较好的样本。去年重庆啤酒因为乙肝“疫苗”的闹剧,股价出现大幅下挫,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应该说,上市公司面对危机时公关不当难辞其咎,其遮遮掩掩的信息披露方式,不仅让投资者一头雾水,也无法给股价形成有效的支撑,但最终结果还不是同样要公布?

  上市公司遭遇突发事件并不奇怪,关键在于其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应对。相对于重庆啤酒曾经的“暧昧”,相对于贵州茅台当初的“高傲”,及时的信息披露不就是最好的公关吗?

  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是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但也是A股市场的一大软肋。漏报、迟报、瞒报甚至不报的现象,在当前的A股市场中大面积地存在着。如何进行规范,如何严惩其中的不法行为,仅仅依靠目前的相关规章制度,显然还无法形成威慑力。笔者以为,监管部门必须正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