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里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杨柳君原创


     

  作者:杨柳君

  中国企业的发展相对西方企业来说,资历还很浅。

  国内大部分企业目前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推崇“管它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也因此,中国企业的情况相当复杂,常常西方那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用到中国的企业里,便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

  你不能因此说,中国企业管理的一塌糊涂。

  存在即是合理。

  对于企业来说,有没有贯彻什么先进的管理理念,有没有使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先进管理技术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企业能不能活下来,能不能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生存下来,进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相对于此,其他一切不过是浮云。

  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你都活不下来,谈什么未来?谈什么管理理念,谈什么管理技术?纯粹矫情。

  我发现,做企业做久了的人,大多比较实在。

  我在此说的做企业,不是那种需要靠各种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存活下来的企业。

  而是靠自己的产品品质、靠市场能力、靠团队的配合自力更生的企业。

  现如今,这类企业在民营企业里数量越来越多,我认为这是好事。

  这类企业的老板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干。

  对于他们来说,什么眩目的管理概念,什么先进的管理技术通通不重要。

  他们要的是如何提升这个月、这个季度的营业额;如何降低这个月、这个季度的成本。当然了营额额减去成本,就是企业的利润了,这个数据老板是算的清清楚楚的。

  这些老板们的实在,也是在血淋淋的市场拼杀中打磨出来的。

  市场竞争就像野生丛林里的食物链竞争,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你不战胜对手,就会被对手干掉。

  所以作为民营企业的老板,他们实质上就是野生动物,在长年的摸爬滚打中,他们练就了敏锐的嗅觉,和一双分外机灵的眼睛,他们能随时把握市场动向,及时做出调整。

  但老板们很多的决策是很难被下面的人理解的,老是解释也太费劲了,所以老板们大多不解释,强势的贯彻下去。

  在企业里,各个层级的人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曾接受不同程度的基础教育。

  这种种的不同必然产生的结果是,人们的观念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对一件事情各有各的判断。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在思维上,比如思维方式的差异。

  同样一件事情,在某些人看来是消极的,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却完全可能是非常积极的。

  再加上个人经历的不同,在企业里所处的位置不同,对事情的判断也自然完全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将每件事情都解释到每个人都懂,每个人都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是无法操作,另一个是沟通的成本太高,也没有这个必要。

  因此,企业里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高层发布的某项指令中层勉强理解了,基层却很难弄明白缘由,干起活来难免有个人情绪。

  于是,在企业里,我们总免不了大量的沟通、协调的工作,殊不知,越是管理水平低的企业,内部协调耗去的时间越多。

  但对于某些成长期的企业来说,这类沟通又无可避免。

  高层们早已明白此理,他们并不奢望每个决策都能得到全体员工的一致拥护,但因为要保障工作成果的最终品质,还是免不了花时间和精力去与员工沟通,让更多的员工理解并支持高层的决策。

  基层员工更多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的思想显然欠缺深度,如果他们的思想都那么深遂了,他们也就不是基层员工了。他们需要经历一些事情,他们需要生活的磨砺。

  基层员工看待一件事情时会更多的以他个人的好恶做判断,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更多的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

  以前曾接触过某大型服装连锁企业的员工,一些员工动不动就说,“这衣服都是我们卖的,不知道那些老总们每天都在忙啥?”

  听到员工们的这句质疑,虽然站在他们的角度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作为高层的你是不是会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跟员工们从何解释呢?

  这就是思维的巨大差异。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做事做人不必苛求的向每个人解释,寻求每个人的理解,力图让每个人都认同,这个目标也基本无法实现。

  追随内心,做你认为该做的事就好,做自己就好,不必太在意每个人的看法。

  如今微博来势汹汹,似乎一个人没有建微博就OUT了。

  在一阵热潮过去后,有些人,甚至有点名气的人,却逐渐淡出了微博,起码不再是个微博控了。

  我有一个企业家朋友之前建立过一个加V的微博,粉丝也逐渐沉淀到好几万了,但最近他却不再更新了。

  我好奇的问起缘由,他告诉我,自从建了这个实名微博后,他每天不得不面对众多的提问,甚至质询与谩骂。

  这些提问者或者质询者,有来自供应商的,有来自客户的,还有来自企业员工的,有的实名,有的匿名。总之你做了任何的决策,说了任何的话,反正他们想不明白的,他们就质询你,甚至谩骂你。

  企业家朋友说,他如今都烦了,不堪其扰,干脆一连好几天都不上了。

  昨天,我在微博里看到一个知名人士也碰到类似的情况。

  某粉丝公然叫板他,说他的微博信息品位太低,没啥份量,劝诫他出于自己的名气,经营好自己的微博内容,该粉丝言词间还不太礼貌。

  这位知名人士内心当然很强大,怎会轻易受他人的影响?他把该粉丝的言论转发显示了,并附上自己的评论。他说,“我在微博里做我自己,无所谓什么名声不名声,你可以保留意见。”

  当然了,接下来的微博更新,该知名人士依然我行我素。

  最近,我也算有类似的经历。

  也许是创业的时间久了,生活的磨砺教会了我真实的重要性。

  在我的原创文章里,我坚定的做自己。

  绝不为了写作而写作,也绝对旗帜鲜明的摆明自己的观点。写的文章逐渐多了,总归有些观点不一定能获得某些网友的认同。

  我觉得对某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欢迎交流,我也从没想过让每个读者都喜欢我,喜欢我的文章,没这个必要,也没这个可能性。

  但令我觉得些许诧异的是,总有人会伸出头来“指点江山”,在我的文章后面发表评论,阐述自己颇有些主观与片面的观点。

  阐述自己的观点,特别是不同的观点本也无可厚非,我也欢迎。关键是有些人俨然一副要指点指点的架势,评论的言词既缺风度,也缺礼貌。

  我就不明白了,你有什么自认为高人一等的重要观点要表达,你可以写博文,分享自己的思想,大家都很欢迎。如果你用文章展示了你深邃而正确的观点,众多读者包括我在内,当然愿意虚心请教、学习。

  像这样自己又不写文章,大家又无从了解你有何能耐,说实话某些人的点评完全只是着眼于某个侧面,他的观点根本都无法立住脚,说的都不对,何必在那“指点江山”呢?

  就算是你有不同的观点,没有问题,我们欢迎。

  但是不是首先要尊重文章作者的劳动成果,评论时的措词更有风度,更礼貌些呢?

  哎,生活中,工作中,总是有那么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

  就像我常对员工说的,不要总觉得别人不行,就你行;不要老盯着人家的问题,也许人家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是你自己心态的问题。

  你觉得你行,请你拿出成果来。

  基层员工们,来自高层的指令,你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加强理解。

  在背后说三道四,张家长李家短的评论高层决策的基层员工是极其不职业的,他们都没弄清楚自己在企业的角色定位,操了不该操的心,操了没能力操的心。

  我们每个人都该专注于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出实质性的成果。

  时间那么宝贵,珍惜都来不及,哪有空闲去主观、片面的“指点江山”呢?

  我希望人们放下人云亦云的浮躁与作秀,用点实在精神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谁才是这个世界脊梁。百年以来,我们中国人说得多,做得少;批评得多,建设的少;指责别人的多,自己力行的少。希望人们能看到这段文字,悟通这样的感觉,沉下心来,做点实事。——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