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式管理中管理者应该传承什么共性?


    在“零”式管理中管理者应该传承什么共性?要阐述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零”式管理。

   “零”式管理的定义是:抹杀管理者的个性,传承共性,保证员工的个性的管理。为什么要抹杀管理者的个性和为什么要保证员工的个性我分别在《“零”式管理为什么要抹杀管理者的个性?》和《“零”式管理为什么要保证员工的个性?》中有详细的论述,那什么共性才能被企业用来传承?为什么要传承?传承这样的共性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我发现目前大家所公认的管理者都是要“管理”别人,要修正别人的错误,要满足自己的“管理”欲望的。如果管理者不“管理”别人,是不是真的就会无所事事?“零”式管理的回答是:不。“零”式管理推崇“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的本质是每一件事物都有着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改造一个人的效果是有限度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消除这些缺失,而是把他们的优点合理地加以利用,尽量避免他们的缺失,并力图帮助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去放大其中有益的部分。在这里我不再对老子的无有和阴阳详加论述,只是借用老子的“道法自然”来阐述清楚“零”式管理。
    为了更加形象,明了的阐述清楚“道法自然”的好处,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有一个园丁,他每天很勤奋的修剪各种花草树枝,使一片园林在大体上看着很形象,美观。另一个园丁非常懒,不对花草树枝做任何修剪,使它们依照自身的本质来生长,就会形成生命力旺盛的植物会抢占生命力底下的植物的生存空间,当一种植物没有生存空间时,就会消失灭亡。这片由自然生成的园林就会给人一种野性美。以上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如果按照前面那位园丁的工作方式,也不能保证每一种花草树木都能够得以生存,因为有些植物的生命力天生就很弱小,如果把它和生命力旺盛的植物放在一起,并不能保证它的生存。所以就需要分门别类,给骄贵的植物单独的营造一片空间。并且就算给骄贵的植物单独的营造一片空间,也不能保证每一株植物都能够存活。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结果,两种方式都能给人带来美,并且存活的数量也不会相差太大,但是需要园丁付出的心血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目前的管理者就象前面的那位园丁,不断的“修剪”“生命力旺盛”的员工以求能够使“生命力低下”的员工适应,结果就会是“生命力旺盛”的员工损失了“生命力”,也没有使“生命力低下”的员工适应公司的节奏。这里的“生命力”就是指员工的一切个性。
    那“零”式管理的管理者是不是要象后面那位园丁那样无所事事?我在上面只是简单的举了一个例子,并且后面那位园丁如果真的无所事事,那片园林也有可能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并不会使大家觉得有野性美。所以要产生野性美,也是需要付出的,只不过是付出的方法不同罢了。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使企业产生“野性美”比产生“整齐美”管理者付出的时间与精力要少,那管理者节省出来的这些时间与精力又用来干什么?“零”式管理建议管理者用来观察,因为如果不观察,产生的就不是“野性美”,而是杂乱无章。如果一个企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我们相信这样的企业不会具有生命力。      
    我在“零”式管理初步培训的第二讲:公司新人应该如何提问?中说:讲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零”式管理是懒人的管理,因为既然看不见管理者,那也就意味着管理者在偷懒。“零”式管理允许管理者偷懒,有时候勤奋的管理者反而会让员工感到讨厌(比如青海油田炊事员培训班的管理者)。“零”式管理认为管理者的勤奋不应该体现在管理他人上,而是应该体现在对自我的管理上。如果你是管理者,你应该想想你为什么能成为管理者?你什么地方比别人优秀?如果你没有感觉到你应该怎样来充实自己?只有管理者先认可了自己,才能使员工信服,才能在员工面前树立威信。说的就是管理者应该使用正确的方法来管理员工,而不是只一味的挑员工的刺。
    为了更加形象,明了的阐述清楚管理者使用正确的管理方法(管理者的共性)对公司有什么好处,我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
    我在担任“精锐”快递的管理者时公司里有一个业务员老是喜欢欺负另一个业务员,有一次甚至在公司里就将那位业务员打的嗷嗷叫,在公司里乱跑。这件事引起了公司总经理的注意,他让我处理此事。我把那位喜欢打人的业务员叫到了我的办公室,问他除了会打人外还会什么?他低着头沉默不语。这时我说:我们打个赌怎样?赌注就是你现在是否能在公司里继续工作。他这时抬起头来问我到底是什么?我回答:如果你能够在不打办公大楼保安的情况下带着你打的那位进入办公大楼,你就可以继续在公司里上班,并且以后你再打人我也不管,只要别人不报警就行。他问我能不能不这样?我说不行。然后他出去了。
    第二天上午我一上班就听见公司里大家谈论的热火朝天,我问他们是什么事让大家这样开心?那位被打的业务员向我讲述了事情经过。原来那位打人的业务员从我这里一出去就叫上他一起跑业务,他们进了好几栋办公大楼都畅通无阻。每当办公大楼的保安要拦他们时,那位打人的业务员就脱光上衣露出他身上的疤痕给保安看。保安们都愣在那里,只好让他们进去。我听后只是笑笑,就走进了我的办公室。
    这件事导致那位打人和被打的业务员后来有了几个办公大楼里的固定客户,比他们以前在马路上贴广告强多了。因为贴的广告不仅存在的时间不长,张贴的时候还要四处看,防止被戴袖章的人抓住。还有就是贴广告得来的客户一般都不会成为老客户,还需要他们继续出去贴广告。不仅他们自己劳心劳力,公司也得不到太大的好处。
    如果是别的管理者遇到这件事一定会先狠狠的训斥那位打人的员工,很有可能他会被直接炒掉。因为管理者们习惯使然,没有管理者会喜欢打人的员工。管理者们经常“管理”别人,就不会想到这样把对公司有害的事情转变为对公司有利。
    如果管理者们都能够传承这样把对公司有害的事情转变为对公司有利的个性,我相信企业的前景一定会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