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余热提高计算效率


  感谢最新发现的磁隧道(magnetic tunnel)结构效应,热电电压在纳米电突触(nano-electronic junctions)中可以控制了。

  热量产生于微型计算机处理器中,可能很快就不再是无法利用的,甚至也不再是一个问题了。与此相反:它可以用来更容易地开关这些处理器,或更有效地存储数据。这是几个潜在应用中的两个,有可能因为这项发现而实现,做出这项发现的是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 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这种所谓的“热电电压”可能是非常有趣的,主要是因为使用了纳米突触,也就是基于磁隧道结构的小元件。研究人员所取得的成果,已发表在本期杂志《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今天,磁隧道结构已出现在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例如,它们使被用作磁性存储单元,用于非易失性磁性内存芯片,就是所谓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s: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ies),也用于高度敏感的磁传感器,以读出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这一新效应是在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发现的,研究领域的合作者是比勒费尔德大学(Bielefeld University)和新谷勒斯公司(SINGULUS),在未来,这一新效应可以把新的应用增加到现有应用中:监测和控制热电电压和电流,用于高度集成的电子电路。

  这种磁性隧道结构包含两个磁层,中间隔层仅是一个很薄的绝缘层,大约1纳米厚,这就是所谓的“隧道势垒”(tunnel barrier)。这两层在隧道结构内的磁性取向(magnetic orientation),会极大地影响它的电气性能:如果这两层的磁矩(magnetic moment)相互平行,电阻就低;相反,如果它们彼此相对,电阻就高。在翻转磁化(switching the magnetisation)时,电阻变化可以达到100%以上。因此,可以控制电流,使它流过磁性隧道结构,这很简单,只需磁化翻转就行。

  这项研究是德国联邦物理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做出的,研究表明,除了电流之外,热流也流过这一隧道结构,它们都会受到磁化翻转的影响。实验中,科学家们使两个磁性层之间产生温差,研究由此产生的电压,这就是所谓的“热电电压”。原来,热电电压依赖于两层的磁取向,程度上几乎相当于依赖电阻。因此,通过翻转磁化,就可控制热电电压,最终也可控制流过试样的热流。

  在未来,例如,这一新效应可用于利用和转换余热能量,就是集成电路中产生的余热,可进行有目的地转化。此外,发现这个所谓的“隧道磁电机热电电压”(tunnel magneto thermoelectric voltage),这是一个里程碑,这一研究领域就是“自旋热量”(spin calorics),发展速度很快,目前的推动者是德国研究基金会(DFG:Deutsche Forschungs gemeinschaft),这一领域是一项为期6年的大型优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