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生活”先前的话题许多都集中在追踪生理指标的仪器上,比如睡眠,活动和血压。在今天这篇客座文章里,一家社区教育组织萌芽( Sprout)的创始人、量化自身组织波士顿分公司负责人米歇尔•内格尔(Michael Nagle)谈论了追踪我们生活其他方面以及我们与这个世界互动的工具。
众多量化自身的新仪器提高了我们测量自己身体的个人能力。一台价值200美元的Zeo仪可以做许多以前只能在夜间睡眠实验室里花2,000美元所做的分析。价值99美元的运动追踪者(Fitbit)不仅可以告诉你做了多少锻炼,还可以告诉你走了多少步以及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测量我们身体的工具越来越廉价和常见。
但是我认为这些工具会带来一个更大的变化,它们将给予我们新测量方法和方式来了解我们自身,不仅是身体。我们的注意力将会成为一个常规追踪项目:我们如何在互联网的“信息过剩”中筑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社交活动将会改变——我们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如何在一个社会联系情况前所未有的时代保持亲密感?我们的自然环境将成为第三追踪对象——我们家庭、工作和城市的健康环境是个什么样子。
注意力
互联网时代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如何维持关注点并保持注意力免于打断。但是互联网(更广泛来说还有电脑)也提供了各种方式,用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追踪我们的注意力。
目前多数追踪注意力的努力都集中在制作图表记录所做事情上,作为提醒自己注意力处于何处的方式。像拯救时间(RescueTime)一类的工具会自动记录你电脑上发生的事情,以此为测量你工作效率的方式,但是我不认为仅仅知道你在做什么就足够了。在使用拯救时间的过程中,我已经注意到,有时候一天之内三个小时用于收发电子邮件对于成功组织一个活动再寻常不过,而有的时候它就是焦虑性拖延的警示信号。新型工具可以有助于区分这类情况,可能是通过测量一个人改变任务或频道的频率——尝试着测量注意力间隔——或者测量他匆匆查看浏览器中标签的速度来做到的。
社交活动
互联网时代另外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理解如何处理新关系和相关交流的暴增。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在其著作《在一起却很寂寞》(Alone Together)中指出,我们会把联系误认为亲密,把Facebook朋友误认为真实朋友。与注意力相似,为了更深刻的理解自身,我们需要了解的不仅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关系,还有如何想办法理解它们的性质。
理解这些关系的一个方法就是,跳出日复一日的模式上升到数年以计的更长期模式来观察。我在试用凯特发公司(Cataphora)的数码镜子(Digital Mirror)产品后就是这么做的。数码镜子利用语境工具来分析你的电子邮件,并将有关你如何交流的数据呈现给你。一个特点就是它能制作一个圆饼分析图表,显示出整个电子邮件收发史中你在哪些人身上花了最多的时间,正如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寻找排定会议日程中的迹象而确定的那样。
我对自己的电子邮件进行了五年追踪,数码镜子制作了一张这期间我的关系的简单可视图。伙伴、同事和朋友们的名字来了又去。感觉它像是一个有点怀旧的数码剪贴簿——使得记住我生活中的这些片段变得简单,提醒我曾与谁共度过时光。
另外一个理解我们交流情况的方法并不是从长期角度,而是更好地测量和分析我们日复一日的交流。吉格网(Ginger.io)的共同创始人安摩尔·马丹(Anmol Madan)已向大家展示过,他仅基于智能手机数据——手机使用、短信和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就能以90%的精准度推论某人什么时候病了。起初这种推断听起来就像是变魔术,但是当人们生病时,他们毫不奇怪地往往都呆在一个地方并且不通电话。类似于这些的深入研究显示,从我们的交流模式里可以获得更多蕴意。或许有一天我们测量自身的交流数据,就像测量心跳或血压一样基本和必要。
环境
我们周围的环境无比复杂,很难判断那些意在改善我们身边物质环境的常识性建议——像是饮用净化水——是否会对健康有重大或者即使是显而易见的影响。同时,研究表明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研究显示,儿科医生将其多数时间用来研究的六种疾病中有五种(儿童癌症、哮喘、发育迟缓、肥胖和糖尿病)都明显地与环境因素有关。
追踪环境因素的工具正开始出现,比如公共实验室(Public Laboratory)与罗德岛设计学院( RISD)合作发明的这款户内空气质量可视化工具。研究人员将一个颗粒传感器和颜色可以变化的发光二极管绑定在一款自动吸尘器鲁巴(Roomba)上,然后给鲁巴拍摄开着快门的照片,抓拍到光在哪儿变了颜色。像这类的工具开始帮助我们意识到平常看不见却确实影响了我们的那些事物。
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爱迪生·托马兹(Edison Thomaz)在他的水龙头上放了一个传感器以感受家里的水压。一个简易的传感器就可以通过所有水龙头测量水压,揭示出令人惊讶的大量信息:住户当晚在家里吃饭了还是出去吃了?人们午夜醒来去洗手间了吗?与环境健康追踪相比,这更相当于环境使用追踪,但是它让我感到惊讶,因为仅仅一种数据源就可以得出这么多行为推断。
现在自我量化活动有些令人讨厌的过剩的感觉了:强迫性的技术使用会让你无缘正常生活。但是我认为,此潮流一个令人振奋的前景就是那些我们尚不知道的工具和测量,一种“人类仪表盘”的发展。就像我们不会买没有燃油表的汽车一样,新的个人指标将会在接下来几年内制定,那时它们就会像身高和体重指标现在对我们一样那么普通平常了。这些指标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情绪、社交、心理,还有身体——帮助我们变得更加人性化,而不是倒退。
量化自我:测量你与世界的距离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