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怎么就说不得了?


看韩寒的成长之路,是一路在批判他人的声浪中走来的。昔日他批陈凯歌、批白烨、批陆天明、陆川父子、批高晓松、批陈逸飞、余秋雨、批郭小四、批沈浩波、批周笔畅、批朗朗、批余秋雨、批王蒙、批郑钧等等。韩寒在批评他人的十年中壮大了,成了所谓的“公知”领袖人物。如今当有像韩寒质疑他人一样质疑韩寒的时候,不仅韩粉们口诛笔伐,连众明星大佬们也出来力挺,韩寒似乎得到了从上层到中下层社会的一致支持。韩寒怎么啦?难道韩寒就说不得?

 

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就是越来越宽容的社会文化,允许各种声音和意见,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力,而至于谁对谁错,大众都会有理性的思考。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接受韩寒当初批评那些人,就一样要能接受韩寒今天别人批评。就如同当初韩寒还不太成名时,他可以骂那些比他名气大的人,而如今韩寒不再骂了,因为他比大多数当初他骂的那些人,似乎名气还要大了。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一种声音,是很可怕的。几十年前我们才从一场“浩劫”中走出来,难道我们好了伤疤,就忘了痛?我们支持韩寒的目的,不是把他捧成一座“神”,不是把他当作顶礼膜拜的对像。而是欣赏他从理性和客观的角度发出了进步的观点,那时候,他的价值在于,他以小博大,以弱胜强。那个时候我们要保护他,怕他因为言论过激而失去了他。但今天是怎么拉?怎么一说韩寒,就要划被入“嫉妒”他的阵营了?如果这样解释,那么,当初韩寒批评那些人,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韩寒嫉妒他“骂”的那些人?怎么一说韩寒,就是要毁掉公知了?韩寒当初批评过的那些人,有人被毁了吗?相反是越“骂”越健康,越骂越“成长”吧!

 

而今天,你再看看,有谁还敢攻击韩寒?我们都愿意做大多数,不愿意做少数,做“少数派报告”有太大的风险,所以,从文艺界到网民的一边倒,用口水和巨额“2000万”的赏金来吓唬人。今天的韩寒己经不是一个弱者了,他发表的任何一篇文章,都能引起巨大的反响,任何一个观点都会有无数人的支持。但问题来了,第一,他的确商业化了,他不能否认他还很“纯洁”,不是说不能商业化,而是一旦商业化就必须透明,如果不透明,就算是韩寒也有可能被身边的人利用,利用他的影响力去创造金钱效应。

 

我们支持韩寒的目的,不是他树成一尊神,把任何质疑都当成是“大不敬”和“罪过”,看任何质疑都像带有目的性。那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我想我们支持韩寒的最终目的,是想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都对社会有自己理性清晰的认识。最终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韩寒,学会像韩寒那样客观和理性。而如今,韩寒在网民们巨大的支持声中,在“上层社会”的明星大佬力挺中,那些反对的声间、不同的观点越来越少,因为与韩寒的力量相对比,他们都太弱小了。

 

我甚至看到连电视主持人都发文力挺韩寒,究竟是韩寒说的好,还是盲目的从众效应?很明显,质疑韩寒如今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得不尝失。但装作“保护”韩寒,不但能从韩粉那里获得人气,还能站在“道德高尚”的那一边。没有任何风险。中国人历来都喜欢做没有风险的事,韩寒到如今的地位,在快要成“神”的时候,找几句好话说,不是很有难度的事。所以,有文化和没文化的,有势力和没势力的人都站出来,也许他们本身压根没想过这事,但明星站出来挺韩寒,是不是可以披上一层“有文化”的外衣?又或者,他们挺一次韩寒,今后第一,韩寒就不好意识再批他们,第二,也结识了一帮“朋友”,将来可以保护自己。

 

对韩寒是不是“人造”的,其实除了真正的韩粉,没有那么多人关心。因为那是韩寒自己的事。但对于会不会把韩寒造成一座“神”,才是更多中国人关心的事。我们希望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理性的思考,可以喜欢韩寒,但不要把他当作“神”,对他好的观点,推动社会进步的那一部分,我们支持。但这并非是把他说的任何一句话都当作经典,也不是把任何反对他的人都打入地狱。

 

今天的韩寒不是谁都可以打倒的,真理也不是一两个反对的声音就可以打倒的。我倒认为,真正帮助韩寒成长的,是那些反对他的人。不是有句话说,敌人才最成长路上最大的贵人吗?所以,请韩父、韩寒、韩粉、以及众明星大腕,不要再做锦上添花的事,如果一定要做,试着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人人会做,雪中送炭才难能可贵!

 

署名作者:风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