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麦积区新阳古镇


   新阳镇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温家集村,在渭河南岸台地上,三国至西晋设新阳县,明代后曾称“沿河城”。民国初属第五区,后属三阳乡,民国26年(1937年)设沿河城乡,民国29年改称新阳镇。西毗甘谷,北临秦安,南接秦州,渭河、陇海铁路横贯全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行政面积86.6平方公里,现辖24个行政村,人口3.5万人。新阳镇古称“沿河城”,自古为商贾云集之地,文化发达,贸易繁荣。

  新阳镇是由渭河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河谷盆地。其河北属于黄土高原南缘,河南属于西秦岭北支系山脉。新阳镇川区海拨1100米左右,南北山区海拨高度在1300米至1800米之间。新阳镇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适当,属于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最冷月为一月,最热月为七月。年降雨量500毫米至600毫米,一年有两个降雨峰值,七月多属雷雨;从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由于受冷暖锋面交汇形成的华西秋雨的影响,多为连绵数日的阴雨天气。

  新阳镇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当地群众历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也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文人才子,名将英烈。王治歧、岳景宗、王承舜、霍松林、 郭克、任法融、雷达、胡爱祖等,他们都是新阳镇的骄傲。

  改革开放以来,新阳镇历届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一方面,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镇以优质核桃、葡萄、苹果为主的规模种植已基本形成,特色优势凸显。一方面,狠抓基础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通乡公路,兴修硬化通村公路,兴建新阳综合农贸市场,着力打通制约新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新阳镇党委政府立足新阳实际,提出了要把新阳镇建设成麦积区商贸重镇,文化大镇,畜牧强镇,果业名镇的发展战略目标,重振昔日“沿河古城”之雄风。

     一、当代天水名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 

      任法融 俗名任志刚,汉族,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席寨村人, 生于1936年6月23日。1950年3月出家入道于陇县药王洞,拜王嗣琳道长为师,宗奉全真龙门派,后到龙门洞修道。1955年到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道观挂单,后任监院;1986年担任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1989年受聘担任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1999年8月在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副会长。2005年六月二十四日, 在中国道教协会第七届全国代表会议上,任法融道长被选举为新一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为中国第八届、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一生精修深悟,著述颇丰,在日、韩、新、马等国有多种译本出版。多年来,任老一直心怀故里,为解决家乡天水市北道区凤凰乡山区10个村的饮水困难,任法融道长各方奔走,倡导善事,共集捐资150万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凤凰乡人饮工程"。 

     2002年3月17日开工奠基,2003年4月工程竣工。让祖祖辈辈爬山挑水吃的家乡人用上了自来水。 

     2000年7月1日,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任法融道长担任团长的大陆中国道教协会道教参访交流团莅临台湾进行了参观访问。为增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还应邀参加了我天水市隆重举行的公祭伏羲大典。  

  二、黄埔军校毕业的将军王治歧 

      王治歧(1901-1985), 字凤山 ,甘肃天水人,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连长、营长、团附、原国民党江苏保安第2团团长、甘肃保安旅旅长、第196师师长、第80军副军长、第119军军长、第5兵团副司令官、中将军衔、甘肃省政府代理主席等职。 

      1949年8月3日 天水解放,随后又解放了徽县、成县、西和。陇南我军在解放徽县、成县、西和之后,1949年12月9日,原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代理主席、第5兵团副司令官 、119军军长王治歧和副军长蒋云台率部8700余人在甘肃武都通电起义,配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和平解放了陇南重镇武都。  1949年12月起义后,担任民革甘肃省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甘肃省政协常委、西安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等职。著有《王治岐回忆录》。《第一一九军简史》等。 

           爱国将领王治歧将军于1985年8月11日在甘肃兰州病逝,享年84岁。

  三、国防大学教务长胡爱祖少将 

    1964年,年仅17岁,在天水县五龙小学任小学教员的胡爱祖报名应征, 1966年他被调到山南军分区当测绘员,1967年被提升为排长。在这期间,胡爱祖悉心钻研连排战术思想和战术技术,学习时事政治和民族边界政策,由于他良好的政治、军事素质,不久即被调到军分区司令部任作战参谋,1974年,未到而立之年的胡爱祖已被破格提升为作训处长,成为当时军内为数不多的年纪最轻的团职干部之一。 

     1985年胡爱祖从一名普通的教员走上了教学领导岗位,担任战术教研室副师职副主任,1986年在军事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国防大学,胡爱祖的事业也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境界,这一年,他从战术教研室副主任升任战役教研室正师职副主任,之后又调任电化教学中心主任,为现代化军事教学建功立业,他被推选为全军军事系统工程学会副主任,此后历任国防大学副教育长,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主任,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胡爱祖,从天水走出去的一名小兵,终于成为一名熟练掌握中国现代军事理论、运筹帷幄的将军。

  四、当代天水名人--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
  霍松林,男,1921年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琥珀乡霍家川,"门迎清渭枣径斜"的一个小山村。霍松林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德高望重,蜚声四海。 

      霍先生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3岁起随其父认字读书,12岁前已熟读"四书五经","神童"之誉名闻天水。上中学时他就曾发表大量杂文、新旧体诗宣传抗战并引起轰动。被国学大师于右任称其为"我们西北少见的青年"。 

      1944年,当这位自谦为"穷乡僻壤放羊娃"的年轻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后迁至南京)攻读中国文学专业后,获得了胡小石、朱东润、罗根泽、汪辟疆、陈匪石等学者名流的赞赏、指导和教诲,并与汪辟疆、陈匪石两位先生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使他有了很高的造诣。先生们渊博的学识、高深的修养和严谨的治学风范,令他如沐春风,使他此后的研究得以发轫于一个较高的起点。名重一时的大学者汪辟疆(方湖)对他十分器重。汪先生教书,强调知、能并重,研究与创作相辅相成,在古诗文方面已有很好基础的霍松林自然被慧眼拔擢。有这样的名师进一步栽培,为霍先生日后形成独特的学术品格夯实了基础。 

      受汪辟疆先生熏陶,霍先生早年就确立了自己的治学思想---知能并重。他认为研究者不搞创作,研究人家的作品未免隔靴搔痒;有了个人的亲身体验,才能真切体味创作的甘苦和奥妙。在他洋洋大观的作品中,最早发表的是一首旧体诗《卢沟桥战歌》,时年仅16岁。从1937年至今,霍松林濡笔挥洒,浩然长歌,写尽了人世沧桑。诗言志,赏读霍先生大气包举的诗词创作集《唐音阁吟稿》、《唐音阁诗词集》,既可领略其中流露的"中国文人之忠爱情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高风亮节",又可从中探知半世纪广阔而深邃的"活的历史"。 

      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学者的霍松林刚正不阿、勇于独抒己见的学术品格。早在五十年代中后期,霍先生针对文学研究领域存在的许多有争议问题发表了一批论文,其中的《试论形象思维》是国内探讨形象思维的第一篇长文,一发表即引起强烈反响。1966年初夏,他因这篇文章无端遭受祸害,并株连家眷,下放劳改达10年之久。新时期拨乱反正,霍松林和他关于形象思维的有关论述因毛泽东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公诸报端而得以解放。 

      不仅如此,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生涯中,霍先生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坚持不懈。他的著作《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唐宋诗文鉴赏举隅》、《文艺散论》、《白居易诗译析》、《西厢述评》和他主编的《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等大量唐宋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专著,都被认为是这些领域的"开山之作"。 

      霍先生自1953年起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过8门课程,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博士点的带头人、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奠基人,霍先生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了。其门下弟子已有26人获博士学位,18人获硕士学位,这些后起之秀大多已独立出版专著,在文坛和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各方看好的新一代学术带头人。 

      1982年4月,霍松林在陕西师大主持全国唐诗研讨会,专家云集、盛况空前,并于同年被选为中国唐诗学会副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于1987年在京成立,霍松林又被众望所归地选为副会长,并于日前担任名誉会长。中国作协曾于1995年给他颁发了"以笔为枪"特殊贡献奖牌。

       五、当代天水名人--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

  雷达,原名雷达学,男,1943年生,甘肃天水麦积

  区新阳镇王家庄人,中共党员,著名文学评论家。

  196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62

  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全国文联,新华社,《中国摄影》、《文艺报》社任编辑,后任《中国作家》副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第四届、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一届、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等,兼任母校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文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当代文学的研究与评论。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文艺研究》《文艺报》《文学报》《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小说选刊》《文汇报》等专业性报刊发表大量论文和评论,约三百万字。出版论文集七部,散文集二部,并获得多项奖励

      六、著名国画家 郭 克

   生于1925年,麦积区新阳镇赵家庄村人。1947年甘肃省教育厅保送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50年毕业于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51年起执教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西南师范大学花鸟画教研室主任。1992年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享受政府特殊贡献甲级终生津贴。1993年获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三等奖。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