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合,打造开放式企业文化(3)


  美国企业强调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和崇尚竞争冒险的个人主义。美国企业家以及普通员工都信奉“自由竞争”和“机会均等”的行为准则,认为独立自主比依赖他人更可靠,个人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个人权利也是不容侵犯的。一切价值、权利和义务都来自于“独一无二”的个人。因此,时时处处强调自信、自尊、自我实现、突出自我和自我奋斗,企业也为每位员工提供充分发挥其潜能的机遇,鼓励个人奋斗、冒险和创新,表现出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故美国的市场经济也被称为个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价值,强调消费者经济学。

  4、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个性不鲜明。我国长期以来在实行计划经济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加上企业与ZF之间所形成传统“依附”关系尚未彻底解除,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缺乏独立自主的经营权,难有能按自己行业特点和性质构建起来的企业文化,也就很难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因而大多是形式和内容几乎一样的企业文化。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同时又在文化上易于包容其他文化的国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非常强调规章制度和契约的约束作用,企业的组织机构既严密稳定但又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规章制度相当完备,特别重视经营的战略目标和外在控制手段,推崇“硬管理”。在美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由一系列完备的规章制度和契约来维系和调节的,实行“责、权、利”统一的人员聘任制,分工明确,对事不对人,因此,工作效率高。

  三、文化融合的方法及步骤

  1、跨文化管理

  中美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更要注重决策目标、共同价值观等深层次文化因素的沟通与融合。中国的合资企业需要跨文化管理。一方面,建立在中国境内的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必然要受到中国大环境的制约,它不但要遵守中国的有关法规、制度,而且其组织管理体制必须与中国的文化相适应;另一方面,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具有双向性,其员工多来自中国本土,对来自国外的跨国公司的管理方式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中外双方的沟通可能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不同管理方式的融合也是长期的。但是,东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及融合将促使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走向多元化和全球化。

  (1)客观的识别、比较不同文化差异

  由于中美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互相接受必须建立在互相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文化冲突又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所以必须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识别。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多角度理解,详细区分不同文化差异的成因、表现及可能导致的问题。管理者要正确的识别和区分中美文化差异、合作方企业文化差异,分析并描述现有的企业文化。比较双方文化的异同点,这样,就可以区分出沟通协调中发生的文化障碍、文化差异及其他问题,才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管理及针对性的措施的实施。

  (2)加强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跨文化培训

  跨文化培训是为了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传统的适应和反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有:①对对方民族文化及原公司文化的认识和了解;②文化的敏感性培训;③文化的适应性训练;④语言学习;⑤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⑥合作关系建立等。

  这种培训的目的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①减轻驻外经理可能遇到的文化冲突,使之迅速适应当地环境并发挥正常作用;②促进当地员工对公司经营理念及习惯作法的理解;③维持组织内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④保持企业内信息流的畅通及决策过程的效率;⑤加强团队协作精神与公司的聚力。不仅如此,跨文化培训与其他培训一样,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留住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这是因为公司花钱或提供培训,不仅是对业绩出色的员工的激励,而且也显示了公司对员工长期发展的诚意。搞好跨文化培训有赖于一批高素质的跨文化管理人员,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选择那些在多元化环境中经受过锻炼及能掌握对方语言的人员。

  (3)建立共同经营观及公司文化

  建立共同的经营观和公司文化。通过识别文化差异和进行跨文化培训,公司员工提高了对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在对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战略发展的原则要建立起公司的共同经营观和强有力的公司文化。这一点至关重要,它有利于减少文化冲突,使得每个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也使子公司与母公司的结合更为紧密,同时又能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增强跨国公司的文化变迁能力。公司文化建设管理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依靠制度来保障文化的推行。在企业文化被导人后,仅仅通过软性的宣传和培训不可能使所有的员上都心甘情愿地接受它,还必须依靠灵活而有效的制度来巩固和维护它。特别是当中国的社会监控体系还没有完善的时候,让员工健康地成长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