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兰州盛开的玩笑》出版之际新农村报记者对话马燕山----才子佳作 兰州情怀


 
记者:马燕山先生,祝贺你的第二部有关兰州的长篇小说《兰州 盛开的玩笑》出版,也祝贺你的诗歌集《一万朵莲花》出版,请谈谈你此时的感受。
 
马燕山:如果说有什么感受的话,我想此时最大的感受是平静,“心如止水”在这个时候是我真实的心情状况,像所有写作的人一样,第一部作品出版还有点兴奋的话,那么,第二、第三部作品甚至之后的作品,那种太多的兴奋感就没有了。我只是做了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此而已,就像一条河缓缓流过大地,当然它仰望的是更高的山峰甚至天空。
 
记者:能否谈谈你的新作《兰州 盛开的玩笑》?
 
马燕山:《兰州 盛开的玩笑》是我的上一部小说《天堂向东 兰州向西》的姊妹篇,它同样是以兰州为背景的都市言情小说,小说以马踏和韩雪的爱情为主线,情节曲折而动人虽然他们的爱最终无果而终,但那份深深的爱恋与关怀,令人深思,感人泪下。而主线之外,安子、水中山、贾刚、云燕、王兰香、流荫、熊天、梁总、牛富儒、黄大蕾、章步升、韩刚组成的庞大的人物群体,代表了当代兰州中青年主流人群的所想所爱,所作所为,读起来“闹哄哄”,但其中的幽默与诙谐,曲折与生动,让人总有一口气读完的感觉。流畅、时尚、小资、西部、先锋、节奏是这部小说的特点。
 
记者:听说你的上一部小说《天堂向东 兰州向西》在兰州及全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你认为《兰州 盛开的玩笑》和你的上一本小说有什么相同之处?
 
马燕山:《天堂向东 兰州向西》是整个中国第一部以兰州为背景的都市言情小说,小说在当时排到了全国畅销书综合类第28位,小说类前10位,在西北书城及许多书店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位居畅销书前5位。其实,就在那之后的时间里,我用两个月的时间又完成了《兰州 盛开的玩笑》的创作,之后这部小说放了三年,去年我又修改后送出版社才出版。
          从我的观点来看,《兰州 盛开的玩笑》无论从故事情节、人物控制、细节与线条方面都比第一本小说更好看,更精彩。许多人看了《兰州 盛开的玩笑》都是笑着看完了这部小说,在我看来,一部小说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难得的。笑,贯穿于整个小说,兰州情怀是小说温暖的部分,一街一巷,一言一行,都是兰州本土的东西,原汁原味,土生土长。在笑中,人生的乐趣,生的希望、活的趣味,面对痛苦的谦让,面对利益的取舍都有更深的感悟。
 
          可以说《兰州 盛开的玩笑》是一本好看的小说,尽情看吧。
 
记者:你的小说总给人一种非常强的时代感,许多人甚至认为你的小说写得近乎逼真,你如何理解这种判断?
 
马燕山:我的生活与工作经历比较丰富,文艺圈、新闻圈、生意场、市井生活我都有过经历,特别是从小的农村生活使我对都市生活更有一种独特的感受,你所说的时代感和逼真感,是因为我对这一切生活有深深的体验,然后通过艺术的再加工与升华,加上自己独特的观察与思考、故事构造与叙述,因而这小说中的一切就显得逼真、亲切。
          另一方面,在小说中人物所处的生活,工作场景又是兰州原汁原味的本土元素,读起来亲切、自然、逼真。
          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这本小说的一个特点,它所反映的就是兰州发展与兰州人生活的这个时代的一个断面,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时代兰州人的所想与所求,今天的记述就是明天的历史,多少年后,人们会发现,一个作家正记录着他们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这对历史和文学都是一种贡献。
 
记者:在《兰州 盛开的玩笑》中,安子的命运结局是死亡,韩雪在爱的面前放弃真爱选择家庭,而在喧闹与盛大的灿烂下又是一种破碎,我们怎样理解安子与韩雪这两个人物?
 
马燕山:安子是兰州的先锋派画家,他的痛苦在于没有人理解他的艺术,他的痛苦、他的纠结、他的郁闷正在于此,他的幸福正是他所追求的艺术,但这种幸福被压抑扭曲后,他的内心感到的是对一切的怀疑与困惑。在他的眼里,他唯一信任的是那条流淌千万年的黄河,那条大河和他的交流是真诚的、深刻的,每晚,他都去黄河边思考,他愿将自己的艺术才华奉献给伟大的黄河,最终在黄河边以死亡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留下了常人难以想象与理解的思想火花和艺术作品。但是我们仍能看到安子这位兰州文人的善良与真诚,美丽与希望。
          韩雪是个善良的女孩,在爱的面前,虽然,那份真爱在巨大世俗的压力下,变得苍白无力,但一份爱深藏在内心,也是她幸福的本源。
 
记者:我注意到,你的这两本小说中,都有一种诗歌的力量贯穿于你的小说故事及人物中,而且可以看出你的古典文学的修养也不错,我这样理解对吗?
 
马燕山:有些人认为我的小说比诗歌写得好,有些人又认为,我的诗歌比小说写得好。有位作家说,当你写不出文字时,不妨写首诗歌吧。我喜欢读诗、写诗,我很多年前编过一本《当代青春诗名篇赏析》,今年,出版社有重印近一万册,我想有了诗歌的鉴赏能力,自己又创作诗歌,那样,诗歌的感悟一定会很深的。因而你在读我的小说时,时刻能感受到诗歌像一首轻音乐伴着你读完这本小说。读村上春树的小说,你会感受到他对音乐的深深理解,读我的小说,你能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至于古典文学的修养得益于我是学历史的,历史系的基本课中大部分在读古典文学。
 
记者:情谈谈你的诗歌集《一万朵莲花》,这本诗歌集你是怎样评价它的?
 
马燕山:诗歌集《一万朵莲花》是我这些年诗歌创作的总结。我始终认为诗歌是人类语言最精妙的运用,诗歌应该关注生命,关注人生、关注思考、关注哲理,诗歌应战胜流派之争,最美的诗歌是没有流派的、流派只是后人强加的。但是,先锋性、探索性,应该是优秀诗人所永远保持的理想。我认为我的诗歌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之美,对人生永恒的赞美与思考。“诗无达詁”,具体感悟,每个人读后会有自己的感受,美是诗歌永远的灵魂。
 
记者:能谈谈你的写作生活?
 
马燕山:我这个人是一个随意性很强的人,我不是固定在书桌前,望着半窗梅花,日日写作的人,我有时几个月一个字都不写,只是和朋友们喝酒、喝茶、聊天,但我要进入写作状态时,我几个月便完成写作。
          我热爱朋友,从他们那里,我得到的不仅仅是友谊与温暖,而得到的更多的是创作的源泉。
          实际上,许多时候,我的脑海中有无限的激情催促着我,让我有写作的欲望,我无法压制住这种即将爆发的灵感与激情时,我知道,这个时候,该是创作新的作品的时候了。
我认为一个时代的作家应该牢记一点,那就是作品是写给下一代人看的,我们的伟大、我们的光芒能否永远照亮大地,那要看许多许多年以后的人们,他们愿意想起我们曾经的光芒。所以,你只管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去创作,不要被世俗的东西烦扰、压垮,最终抱憾人生。
 
记者:在你的两部长篇小说中,甚至在你的诗歌集里,你对兰州有一种深深地爱恋,特别是对穿城而过的黄河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深深的感情,谈谈你对兰州的感受?
 
马燕山:我喜欢兰州,喜欢这里的人们,喜欢这里的生活。“风情兰州”,并不仅仅是每天说它有多美,它有多好的风景,风情更应该体现在这座城市所具有的人文、故事、风土、人情、品味与生活。而我的两本小说就展现了一个真正的风情兰州,这一点,我感到对得起我生活的这座城市。
          我想,看过我第一本小说的外地朋友已经踏上了兰州这片美丽的大地,看过我第二本小说《兰州 盛开的玩笑》的人,已经走在来兰州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