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中国创新(1)


  最近大起大落的中国概念股,与创世界最高市值的苹果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热钱一下子就从中国公司身边溜走了,一时间,什么是真正优质的公司似乎变得难以辨识。

  究竟什么是有投资价值的公司?究竟什么是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也许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无法否认的是:真正有创新能力的公司总是对投资者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从2000年开始,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每年对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家具有创新和变革意识的企业进行遴选,覆盖的领域涉及到能源和环境、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生命科学与健康。

  谷歌(2001年)、Mozilla(火狐浏览器,2007年)、Twitter(2009年)等当时最具创新技术的新兴企业都被包含其中,在后来逐步成长为各自领域的领军者。而这是否也值得中国上市的所谓高科技公司反思呢?

  而在去年全球2010年度“科技先锋”名单中,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秦)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高科(600730,股吧)技企业。

  对于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圈来讲,网秦的影响力并不大,而达沃斯对于这家中国公司的肯定,似乎又在向投资者们说明着中国公司的创新潜力还很大。

  对于如何判断“科技先锋”,达沃斯给出的参考标准是:第一、是否具有真正的创新,如果仅是已被广泛接受的技术解决方案的新版本或重新包装,并不符合创新,创新性公司必定是在研发投入上非常显着的;第二、是否具有发展潜力,是否拥有长期业务或社会影响力;第三、是否有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第四、产品或技术一定是经过市场化验证的,而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第五、是否拥有具备远见的领导者和团队。

  无疑,这一标准对于创新型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按照达沃斯的标准,科技先锋不仅仅是标榜的高科技企业或技术的重新包装,而是真正有科技突破的企业。对于中国若干有影响力的大公司而言,是否真正符合这一标准呢?

  在2011年9月,将迎来第五届“夏季世界经济论坛”,而在这届大会上,我们又将见到新一届科技先锋。同时,本届夏季世界经济论坛,“追求新的增长前沿、支持开拓性创新、制定新的行业模式和政策、保持一种具有创造力的创业文化”,成为新年度的“四大关键词”。

  其实,围绕“四大关键词”,商界、政界和科技界崭露头角的领军者已经在历届新领军者年会上不断碰撞与分享思想,以下为《英才》杂志援引的部分精彩观点:

  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应忘记经济背后的“人”,可持续增长也包括社会领域的可持续。如果只注重经济方面,不注重社会方面,就不会有真正的可持续。——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

  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平台,让我们更好地与世界范围内的人们超越地域与时差的界线进行交流,这是变革性的创新。——“数字经济之父”唐·泰普斯科特

  中国必须让自己的公司有所表达,中国的品牌需要利用中国的明星,需要更多可以代表中国的脸孔,比如李娜、李连杰、朗朗、李彦宏、马云等。——爱德曼国际集团CEORichard W. Edelman

  相信中国可以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反弹的火车头,并有信心加强社会保障及城镇化,可以刺激内部消费。——联想集团CEO杨元庆

  在经济复苏过程中,随着更多的公司提高自身技术,科技公司将是因此首先受益的公司。——思科CEO约翰·钱伯斯

  中移动不是基于垄断才能做大,日后要面对民企及外企的竞争,会倚仗现时较大的规模节约成本。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

  IT服务上的重点是要将之前在金融、电信和政府服务传统行业的优势转化成做数字城市的能力和优势。——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兼CEO郭为

  2010年爆发的一系列移动安全事件,更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移动安全的关注。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普及,移动安全领域将成为经济领域2011年的关注重点。——网秦CEO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