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注册没有门槛,而且内容精炼,发布方式便捷,基本与“头脑风暴”同步,具有“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传播特点。微博对网络传播的“颠覆性创新”,使“地球村”的信息与观点最大限度地得到传播与分享,也使个人与社会前所未有地紧密、共时地联系在一起。
然而,微博也是容易传播谣言等不实信息和发生语言暴力的平台,因此日常的信息审核成为目前微博管理的一种手段。我国的微博信息审核一般是通过后台关键词屏蔽和前台审查、删贴等处理、处罚手段实现的;对于严重违背网站要求的法律、道德规范,或者发布谣言、垃圾信息和未经允许的广告的微博用户,则采取“封禁ID”的措施。
从全球的网络管理经验来看,twitter等知名微博、SNS是没有类似的信息审核的,用户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法律和道德的责任;只是在社会动乱时,政府会采取必要手段,限制公民使用这些“新新媒介”的手段。西方在微博管理方面的这一做法是与西方社会言论自由理念相符合的,即他们认为苛刻的“他律”手段有可能伤及言论自由和公民的表达权。
我国未来的微博管理理想模式,同样不是投入海量的管理人员对微博内容进行逐一审核;也不是制定严厉的惩罚性措施,而是主要通过网民遵守道德公约和微博用户自律实现的。
创造理性的微博舆论环境,一方面需要微博用户提高媒介素养,熟悉网络礼仪,将微博看作当代生活的一个公共领域,杜绝“网络暴力”;另一方面,公众也应充分认识到传播真实信息对于个人公信力与诚信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增强辨谣、反谣能力和抵制非理性言论的能力。另外,还应警惕和打击各种浑水摸鱼的“水军”。
微博要达到这种“无为而治”的境界,需要相应的网络道德水准和与之配套的健全法律体系的保障,也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探索,并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