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股市一年多的表现――无语,但“好恶心”恐怕是绝大多数股市投资人、尤其是中小散户投资者的共同的感觉。一场金融危机,一场债务危机,一场可能即将到了经济萧条,美国股市“咋地没啥地”,但中国A股却惨不忍睹。今年8个月之间,市值损失3万亿、10%,而股民的损失更达人均4万元。
“市道”如此艰难,连纳斯达克的副主席都不理解,甚至呼吁“中国政府应对帮忙提振中国概念股的信心”。中国这是怎么了?人们当然要问,而且有权问责。
股市的下跌发生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变之际。其实,在金融危机过程中的政策,危机之后逐步退出无可厚非。但让人不解的是:中国过去的经济刺激用的是过犹不及,而退出同样也是过犹不及。就像一个病人刚打了大剂量的强心剂,并在大剂量强心剂作用下,显得十分活跃,为了避免活跃变成躁动,结果“一闷棍”再打死他。
这“一闷棍”首先是极度紧缩的货币政策,不是吗。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2)从最高时的28%,而仅仅一年时间便回落至13.5%,堪比2003年之前通缩时期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中国经济而言,这当然是狠狠的“一闷棍”,对股市也当然如是。
不过,对股市还有另外一重重压。金融危机和经济转型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这时的企业融资需求更多地依赖股市,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当紧缩货币这一闷棍打得股市和实体经济一同晕头转向之时,大规模股市融资又成了另一剂制裁股市的猛药。于是,恶性循环。
在当下的美国国会中,“茶党”势力空前,它们以一种极度保守的新自由主义的理念干扰着美国总统的决策。现在在中国好像也有这样的麻烦,“茶党主义”把成本推动、改革推动、输入型的物价上涨一股脑地、不分青红皂白地强加给中国货币超发,笼统地称之为“人民币通货膨胀”。结果导致货币紧缩过度,把中国的内需经济推向绝路。
A股市场恰恰正确地反映了中国这样的经济现实。现在就是“临界点”,中央政府如果不悬崖勒马。未来,将形成“信心与经济的正反馈效应”。即信心越弱,经济越坏;经济越坏,信心更弱。在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中国外需逐级回落之时,中国内需(投资、消费)下落更快。
我们期待着中央政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再次深陷被动。但至少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会儿稍缓,一会儿再紧,左右摇摆,游移不定。
今天,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的调查显示:吉林省十几万户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普遍遭遇“三荒”——由于贷款难、贷款成本太高带来的“资金荒”;在物价普涨形势下,原料等价格大幅上涨,又不同程度出现“原料荒”;尽管劳动力总量相对充裕,但结构性短缺、技术工人缺乏又导致不少企业出现“招工荒”。
“三荒”之下,最终必然导致大批中小企业的倒闭。我们一再重申,在发达国家一味放松货币的前提下,通胀、物价上涨将是全球性事件,而绝非中国特有。中国紧缩货币不仅于物价无益,而且会导致经济萧条。其实,事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但“茶党主义者”就是坚守主义而无视事实!甚至否认中小企业生存艰难,否定中小企业大量倒闭或处于倒闭边缘的事实。
等着吧。如果如此侥幸下去,当中国中小企业倒闭将一发不可收拾,这不仅严重伤害实体经济,而且必将危及金融体系安全。到那时候,货币政策转型将于事无补。因为,实体经济萧条,货币投放无效。它将使中国经济深陷“流动性陷阱”。
A股“好恶心”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