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提款机,并非局限于二三线城市


房企提款机,并非局限于二三线城市

近期,某报记者分析沪深两市124家房地产企业半年报利润后,称上市房企负债和存货激增,且二三线城市城市成为不少房企半年利润的“提款机”。其理由主要来源于恒大地产8月30日披露的半年报:上半年,其合约销售金额为423亿元,同比增长一倍,几乎追平去年全年的销售额。恒大地产称,其上半年合约销售额的63.8%来自二线城市,30.3%来自三线城市。

应该说,在房地产调控步步加码的情况之下,恒大地产上半年取得如此骄人的销售业绩,完全是市场特例。而以此特例来说明二三线城市成房企上半年利润的“提款机”,显然是以偏概全。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4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5.4%,增幅比1-5月回落7.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9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幅比1-5月回落13.0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在全国范围内,商品房销售面积依然处于较高的增长速度,均价约为8.67%的涨幅依然过快,虽然“双双”明显呈渐次回落的态势,但可以窥见,多数房企并未因调控而伤元气,上半年全部12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6%,也证明了有实力的房企目前依然过得很滋润,多数房企暂时还“不差钱”。

因此,在今年“金九银十”或将不在的情况之下,主动降价的楼盘却依然并不多见,这也说明了开发商的利润情况并无多大变化,这些利润,不仅仅是从二三线城市取得,一线城市也还继续在为房企提供利润。

就一线城市整体而言,上半年市场也是分化严重,成交量变化不一,虽然北京、重庆、武汉等一线城市出现住宅成交量同比大跌情况,但广州、深圳及成都等市却集体上扬。

而据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统计,上半年全国重点城市住宅成交套数共计857099套,同比上涨12.45%,和全国总销量的增幅基本持平。在价格方面,虽然有少数一线城市“均价”出现微跌,但开发商的利润依然能够得到保障。

因此,将上半年房企利润的主要来源归功于二三线城市,显然有失偏颇。

就该文所列万科批准销售所涉及到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南京、北京、天津、沈阳、成都、武汉共14个城市看,多数也属一线城市,其利润当然也多来源于这些一线城市。

而恒大地产能够成为上半年中国楼市的一匹“黑马”,净赚57亿元,约为中国“地产老大”的万科两倍,也主要得益于该公司去年年底在香港的成功上市,此次上市共募集资金逾56亿港元,大大降低了该公司的财务费用。

大型房企不断进军二三线城市,主要因为企业扩张的需要,而并非一线城市已经没有发展前途,只能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也更非因为房企将二三线城市当作“提款机”,而将中心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我的相关文章:

商品房明码标价,或成官员敛财的新路径

“一房一价”,或成助推房价上涨的帮凶
“限涨”成“催涨”,“新国八条”已然尴尬 
约谈、问责,将成调控主旋律
“限购令”,将助推房租上涨
“新国八条”强力遏制需求,短期效应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