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应分类看待


  随着经济刺激计划退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再次成为焦点。网易财经通过对国内多名专家进行专访,以期对长期存在的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并期望获得解决办法。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张玉利日前向网易财经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与中小企业的成长性难以把握有关。他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应该进行分类看待,处于生存型的中小企业不存在太多的融资难,而真正融资难的是属于机会型的中小企业。

  张玉利说,“处于创业生存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在成长阶段,这是咱们目前的金融体系很难覆盖的部分,这个阶段的融资的确非常困难。”

  张玉利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最基本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不确定,没有相关的信息记录,银行很难判断一个企业的成长潜力。风险性太大导致依赖存贷差来获取利润的银行不敢把贷款资金发放给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这种把资金投放到风险性大的企业的机制就不对称。

  “比如搞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在前端是天使投资,以及现在我在天津观察到的比较多的是搞典当的融资,还有像江浙一带的地下钱庄,就开始针对一部分中小企业融资。”

  他认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首先政府应该完善平台建设,大力推行政府担保和财政支持,通过信用体系平台建设的这类基础设施,使一些市场化机制捆绑进来。“在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落不到实处,落不到实处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间缺少服务体系,现在中小企业数量非常多,而且很分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服务体系应该到中小企业当中去服务,这些是政府应该做的,而且也是政府能做的。”

  而对于银行方面,他认为考核机制需要改变,才能推动银行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动力和决心,同时也能够推动银行自身经营模式和整个金融产业的创新。

  “例如发1亿的贷款,如果发放给一两个大公司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如果发放给中小企业可能需要100个企业才能发1亿的贷款,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改善。张玉利指出,当前国家处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阶段,中小企业如果自身没有竞争力,没有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自然也就无法赢得贷款。此外,他强调,中小企业相互之间进行捆绑是融资的一个很好的方向,类似于集群融资的这类实验还是有一定的成效。中小企业首先要清楚自身的融资需求,并且能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如果没有规划战略,融资后也不会产生很大的效益。

  张玉利认为破解中小企业难题,应该关注一些典型的案例,并加以剖析,“一种机制把风险能够防范的话,它就可以很快的推广,所以我觉得中小企业融资难既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应该关注一些好的案例,好的措施。”